湖北随州有哪些民间传说故事?

发表于 昨天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 12 回复: 0
湖北省随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炎帝神农故里和编钟古乐之乡,历史底蕴极其深厚,因此孕育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传说

作为“炎帝神农故里”,随州最核心、最著名的传说都围绕着这位人文始祖展开。

1.神农诞生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随州烈山(今随县厉山镇)有一个女子叫女登,有一天在山上劳作时,感应神龙而怀孕,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孩子。这个孩子天生异禀,聪明仁爱,他便是后来的炎帝神农氏。厉山镇至今有“神农洞”、“神农井”等遗迹,相传是他的出生地。

image.webp
2.神农尝百草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了解除部落民众的疾病痛苦,神农氏在随州附近的大山中遍尝各种植物,辨别它们的药性。传说他有一条神奇的“赭鞭”,鞭打草药就能知其药性。他一天曾遇七十毒,但都化险为夷,最终因尝到断肠草而牺牲。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

3.神农教耕
相传神农氏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随州先民耕作五谷,使人们从渔猎生活转向了农耕文明。随州地处肥沃的江汉平原北部,这个传说与当地悠久的农业历史紧密相关。

二、与历史遗迹和地名相关的传说

1.大洪山“双门洞”与“仙人洞”的传说

大洪山是随州的名山,溶洞众多。关于“双门洞”(又名双门洞),传说古时候有两位神仙在此下棋,一位樵夫旁观,一局终了,樵夫发现自己的斧头柄已经腐烂,回到村里才发现“洞中一日,世上千年”。这则故事与全国各地的“烂柯山”传说类似,是道教仙话的体现。

image.webp
“仙人洞”则传说曾是神仙修炼的洞府,里面有石桌、石床等,充满了神秘色彩。

2.“擂鼓墩”地名的由来
随州著名的“擂鼓墩”因出土曾侯乙编钟而闻名世界。关于其地名,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率军在此地与敌军对峙。为了鼓舞士气、迷惑敌人,楚庄王下令士兵们在此高墩上擂鼓呐喊,声震四方,最终大获全胜。此地因此得名“擂鼓墩”。

image.webp
3.“夜光池”的传说
相传随州古城内曾有一个池塘,每到夜晚会发出闪闪光芒。有人说这是池底有夜明珠,也有人说这是神农氏留下的圣迹,庇佑着随州百姓。这个传说给随州古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image.webp
三、与著名人物相关的传说

1.隋文帝与“随州”得名

随州古称“随”。传说杨坚(后来的隋文帝)在受封于此地时,觉得“随”字带“辶”(走之底),有“随波逐流、奔走不定”的不祥之意,不吉利,于是便去掉了“辶”,创造了“隋”字作为其王朝的国号。虽然这是历史事件,但在民间也演化成了与地名相关的传说。

image.webp
2.李白与“桃花岩”
虽然李白隐居的“桃花岩”确切地点有争议,但随州及周边地区一直流传着诗仙李白曾在此游历、饮酒赋诗的传说,为随州的山水增添了文化气息。

image.webp
四、地方风物与精怪传说

这类故事更具乡土气息,代代口耳相传。

1.大洪山“山魈”传说

在旧时传说中,大洪山深处有一种叫做“山魈”的精怪,它独脚、反踵,喜欢捉弄晚归的行人。人们在山里行走时,如果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能轻易回头应答,否则会被山魈迷惑。这类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深山老林的敬畏之心。
image.webp

2.水鬼与“讨替代”的故事

在随州的河流湖泊边,流传着类似的水鬼传说。说是溺水而死的人会变成水鬼,必须找到下一个替身才能投胎转世。这些故事常常被长辈用来告诫孩子不要独自去水边玩耍,富有教育意义。

总结来说,随州的民间传说体系以炎帝神农传说为核心,结合了大洪山的仙怪奇谈、历史遗迹的附会故事以及充满生活智慧的乡土精怪传说,共同构成了随州独特而迷人的民间文化宝库。

如果您有机会去随州旅游,在参观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风景区和擂鼓墩编钟出土地时,联想到这些生动的传说,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更加有趣和深刻。 首页图标随州地理网

特别声明:此帖由会员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地理网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举报:cnszlj@outlook.com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