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随州两墓疑与庙台遗址有关
楚刘飨 TO: 2012-4-17 17:38 阅图
&:11707+

据了解,为了弄清2号墓内有哪些随葬青铜器,考古人员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判断青铜器的品种。
据介绍,随葬青铜器深埋土中数千年,早已在泥土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记者曾在1号墓的墓壁上看到,一些青铜器留在泥土上的印迹非常清晰,远看极易被误以为泥土下有文物存在。

ce88dc2c.jpg   
二号墓坑出现的盗洞。

黄凤春表示,基于目前的情况,考古人员随后只能根据印迹来尽量分辨出被盗器物的品种及数量,从而大致判断墓主的身份级别。
据了解,就在这2座墓葬不远处的蒋寨村3组,考古人员1983年曾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庙台遗址,两者相距不到千米,专家认为,两者之间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黄凤春昨日告诉记者,从所处时代来看,八组的这两座墓葬与庙台遗址所处时代一致。综合现场种种情况来看,它们应该是一体的:庙台遗址是当时的生活区,而这两座墓所在位置应该是当时的墓区。
专家表示,通过对这两座墓的研究,将会推动庙台遗址的研究,为世人勾勒出一幅西周居民的生活图景,对于当地的历史风俗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黄凤春推测,根据该墓的规模来判断,如果2号墓保存完整,应该会出土大批珍贵青铜器等文物;而该墓中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则可以与1号墓中发现的铭文进行印证,从而确定2座墓墓主身份。如今文物被盗,给后期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看到珍贵文物被盗走,黄凤春感到非常痛心。他告诉记者,按照湖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时,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文
物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避免文物受到损毁。
记者随后与随州市文体局文物科科长陈德敏取得联系,得知2号墓被盗情况,她也颇为惋惜。她告诉记者,对于2号墓出现的盗洞,他们事先并不知晓。既不知道是何时打下的盗洞,也不知道是什么人
干的。
现场有村民怀疑,2号墓也是去年12月30日晚和1号墓一起因现场无人值守而被盗挖的,只是1号墓所幸并无损失,而2号墓因为当时无人知晓,所以才遭到毒手。对于当晚的情形,陈德敏表示“不记得了”。她透露,公安部门目前正在调查中。
特派记者史强发自随州
……………………………
昨日,随州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发现的2号西周古墓发掘已接近棺椁,让考古人员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被证实了,墓中发现了一条贯穿墓穴的盗洞,专家推测,就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周围随葬的大量青铜器被盗严重,但因该墓规格并不低,不排除棺内仍有珍品出土的可能。
2号墓距离已经发掘完毕的1号墓有30.3米,现场专家此前曾推测,2座墓应是与1号墓同一时期的贵族墓葬,而且极有可能是夫妻墓。
此前,1号墓因为在被发现后夜晚无人值守遭到盗挖,所幸并无文物损失。
对于2号墓的被盗,现场专家非常痛心,不但有大量珍贵文物被盗,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器物和铭文的印证,势必会给2座神秘古墓的各项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
盗洞贯穿墓室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随着几天来的发掘,发掘人员已经向地下挖进3米多深,四周已经露出了入葬时经过修饰的墓壁。
考古人员已经确认了棺椁所在的位置,据了解,目前正在发掘的土层距离墓主尸骨已非常接近,墓主的神秘面纱有可能揭开。
在墓室东北角,有一个大坑,大小可容一个身材瘦小的人进出,其位置与此前墓顶发现的盗洞位置完全一致。站在坑边,可以发现,大坑到了棺椁这一层的位置时拐了弯,一个黑乎乎的洞口直通棺椁周围。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这个
大坑正是此前发现的盗洞,盗墓贼从墓顶垂直打下3米多后,直接拐弯,将棺椁周围放陪葬品的地方全都打穿,然后沿原来的盗洞逃走。
“盗墓手法非常专业”
此前,随着2号墓的发掘,一种不安一直萦绕在发掘人员心头。
按照专家看法,2号墓与1号墓应该是同一时代的墓葬,两者的墓室结构以及陪葬品摆放位置也应该是一样的。

1号墓是在棺椁上方的土层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但随着2号墓的发掘进度加快,相同的土层中却一直未能发现青铜器的踪迹。
据了解,2座墓很可能都采用的是二层台结构,这也是西周时代很普遍的一种葬制。随葬的青铜器有可能放在二层台的上方(如1号墓),但同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将随葬品放在棺的周围。
此前,考古人员发现盗洞打得极深后,已经意识到该墓被盗的可能性极大,但基于二层台这种特殊葬制,大家心里还存在侥幸,希望盗墓贼会失手,错过真正放置随葬品的位置。
如今,这最后的希望已经不复存在,该墓被盗空的可能性极大,“盗墓的手法非常专业”,黄凤春表示。
考古人员凭压印辨器物 (本文来源:汉网-武汉晨报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