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关于进一步打造炎帝神农景区的思考
楚刘飨 TO: 2012-4-17 17:07 阅图
&:12992+

近年来,随州市大力推进“中国编钟之乡”和“炎帝神农故里”两大世界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大大提升了随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名片效应日益凸显,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不远万里到随州寻根祭祖。但是,很多游客在为寻根感到激动和兴奋的同时,也为炎帝神农核心景区里的很多景点“没有去头、没有看头”而颇感美中不足。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鉴于“文化是旅游最富魅力的卖点”,必须要深入挖掘炎帝神农文化资源,做足“炎帝神农”的文章,使炎帝神农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以此谋求我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挖掘炎帝神农开创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在核心景区以浓缩景观的形式复原农耕历史文化
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经验证明,打造浓缩景观是很好的吸引游客的形式之一。国内浓缩景观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炎帝神农景区可参照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按1:15比例兴建从炎帝神农开垦原始农耕的第一犁到现在各个时期农业发展精华的浓缩景观园区——“中华农耕文明区”。浓缩的农耕文明区可按照“农耕主题的文化走廊、缩小比例的田园风光、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的总体设想进行建设,尽情展示我国浓厚的农耕历史文化渊源,努力让游客在观赏田园风光、品味农耕文化中增长知识,修养身心,达到让游客体味到 “一步迈进五千年、体验先人创业路”的效果。
笔者认为,浓缩的农耕文明区可以开辟以下功能区域:一是“农耕历史展示区”,通过展板、照片,以及收集自农家生产、生活的传统用具(实物),设置传统日常生活劳作场景,结合各个时期的民居项目,真实再现农耕文化的形态;二是“民俗文化乡情区”,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整合各种元素,展示传统节日之喜庆、地方风俗之独特,彰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三是“传统手工作坊区”:设置榨油、打豆腐、纳底子、纺线织布等传统手工作坊;四是“游客参与体验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推碾子、摇辘轳、摇磨子、扶犁、耙田、撒种、撮沟、收割、打场、入囤、饲养牛鸡羊等传统农事劳作,体验传统的乡土和农耕生活;五是“十二生肖区”,以十二生肖的雕塑为主题,将生肖成语和故事融入其中,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生肖的图片、文字资料、装饰品等,让游客对生肖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六是“农家休闲娱乐区”,内设棋牌室、儿童游乐场、餐饮服务等等,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立以服务游客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将山水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打造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主题园区
目前,炎帝神农景区虽然已兴建了神农大殿、谒祖广场、圣火广场、华夏始祖门、九拱桥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募集资金5000万元建造了世界最高的炎帝大像。但不可否认,由于历史久远,炎帝文化遗迹遗存很少,景区里很多景点只有建筑,文化内涵彰显不足,实物展示更是稀缺,核心景区的景点整合包装仍然存在匠心不足的问题,致使许多外地游客来随有“不拜炎帝不安心、看了景区很扫兴”之叹。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地打造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主题园区当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从理论上讲,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其最基本特征是创意性。北京的欢乐谷、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大连的发现王国、香港的迪士尼、杭州的宋城等都是成功的范例。锦绣中华的策划者和操作者之一、有着“中国主题公园之父”之称的香港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马志民指出,“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应该有三大趋势:一是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为主题,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强项,也是外国人最喜欢的;二是休闲度假型的主题公园;三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表现科技的主题公园”。从炎帝神农景区的实际出发,可以将山水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在切实可行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逐步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一是打造“中国历史朝代园”,考虑在擂鼓墩古墓群与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的旅游专线两侧,依历史朝代为序打造风格独具的历史文化长廊,再现我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的民居建筑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近代走向远古,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最后到达炎帝神农文化的原点,从而形象地演绎中华文明的传承过程,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卷;二是打造“炎黄子孙园”,以“百家姓”为线索,再现炎黄子孙的宗脉源流。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三是打造“中华民族园”,可以借鉴北京中华民族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好的作法。把“中华民族园”定位于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从而获得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享受。
倾力打造富有随州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特色旅游资源只有融入到成熟的旅游线路之中,才能称其为旅游产品。旅游一般是线型活动,与周边的旅游景区形成资源与产品的互补关系,就有可能串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目前,我省大部分景区缺乏联营意识,即使几条推得比较成功的精品线路也应归功于旅行社,景区与景区之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大多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在缺乏组合互补优势的情况下自主营销。从长远利益看,这并不利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就我市而言,成熟的旅游线路几乎没有,各景区只重视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忽视周边环境的整体配套功能。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我市不同旅游景区的联合开发上下功夫,通过景区、景点之间的配套建设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将市内的旅游景点串联整合起来,实现连点成线。在此基础上,抓好我市旅游线路与省内旅游热线的对接,特别是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对接。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个品牌在联动性上是非常典型的,它至少可以对接省内的三个地方:一是襄樊的谷城(神农植五谷的地方),二是神农架(神农搭脚手架采药的地方),三是巴东的神农溪(起源于神农架),加上随州,可以四位一体地作文章。在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接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考虑与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湖南炎陵景区实行大区域联合协作对接,打造“炎黄子孙”寻根之旅的大景观旅游线路,形成区域联动的拜祖谒祖祭祖精品旅游线路。在发展战略上可以先短途后长途,先省内后省外,像浪圈一样向外扩散辐射。当然,这只是个可供探讨的发展方向,实际操作起来,上述协作对接的景点和顺序仅供参考。

(作者分别系市委党校副校长、教研室副主任)

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NEWS的微博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