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资讯]曾都精准扶贫路:银杏叶、艾草、小龙虾三条“黄金路”
九头鸟 TO: 2018-10-25 12:08 阅图
&:8860+

qbsnwos45r1326.jpg

qbsnwos45r1326.jpg

图为:洛阳镇胡家河村新湾民宿点,由古银杏民宿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贫困户享受分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张立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李静怡


精准脱贫,唯产业注入方能持久“造血”。“近年来,全区依托各片区产业特色,从贫困户体力、能力等实际出发,形成以银杏叶、艾草、小龙虾等为主的产业扶贫路子。”曾都区扶贫办负责人庞金强说,通过产业引领、基地拉动、入股扶持等方式,使贫困户人人绑定产业,全区目前已有16067人脱贫,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9.17%降至3.72%。


一片叶,铺就“黄金路”


千年银杏谷,眼下已渐泛黄,带火了曾都区洛阳镇的旅游产业,也激活了当地扶贫新思路。


9月14日,洛阳镇张贩村3组的贫困户张钦胜和妻子正在银杏苗圃里忙着采叶。74岁的张钦胜患有心脏病,不能做重活。2016年、2017年,政府每年给他1800元的种植补贴,他将自家3亩地全都种上了银杏苗,“苗圃好打理,适合老人摘,现在银杏叶产量有限,收购商抢着要,根本不愁销路。”张钦胜说,3亩银杏苗圃年收入可以上万元。


在洛阳镇,银杏叶当药材摘,银杏果当特产卖,银杏树当风景赏。小小银杏,铺就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黄金路”。


今年,洛阳镇继续深挖银杏文章,成立古银杏民宿专业合作社,改造景区门口的农户房屋,打造特色民宿,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就业。


通过“旅游+扶贫”的新业态,曾都区引导1000多贫困户参与到种植、务工、开农家乐、开民宿等脱贫产业中来,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一棵艾,香飘千万家


悠悠秋风散,阵阵艾草香。


9月13日,府河镇孔家畈村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秦家军正开着收割机,在田里收割今年第二茬艾草,深绿色的艾草杆整齐倒下。“在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有2200元工资。”秦家军说。


艾叶药用价值高,浑身都是宝,近年市场行情持续高涨。2017年,孔家畈村引进了一家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湖北炎帝神艾药业有限公司,重点发展艾草产业。“合作社指导农户种植,公司确保艾草销路,贫困户种植更有信心。”村党支部副书记秦东洋说,目前合作社与公司共带动25户贫困户就业,流转28户贫困户土地,年户均增收至少4500元,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今年49岁的秦家军,自己在合作社打工,妻子在炎帝神艾公司上班,家里的3亩田也全部种了艾叶,年底全家收入将突破1万元,因病、因学致贫的4口之家对脱贫信心满满。


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曾都区共建立36个脱贫共创基地,携手624户贫困户共奔致富路。


一只虾,捕捉致富梦


“每天能网200-400斤龙虾,收购价最高时1斤38元!”8月23日,万店镇黄家畈村虾稻种养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黄中荣边捞小龙虾边说。


2012年,黄中荣从深圳回到家乡黄家畈村担任村支书。他带领该村集体流转50亩土地,开始稻虾养殖。稻虾产业由村委会筹资发展,由村里统一建设基地,统一购买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管理,统一销售渠道,统一分红,村里46户贫困户154人年年有分红。


作为虾稻种养基地产业帮扶贫困户,王万华一有时间便到养殖基地打零工,村里还给他安排了清扫保洁工作。“在基地打零工一年收入7000元,做保洁一年工钱7000多元,自家两亩多土地流转金每年能有1500元左右,再加上基地年底分红,今年肯定能脱贫。”王万华掐着手指算道。


因提前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黄家畈村虾稻种植养殖基地的龙虾产量喜人,今年夏季已销售龙虾近11万元。“预计今年贫困户每人可拿到约1200元分红。”黄中荣充满信心。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九头鸟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