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在中国大体火到头了!
楚刘飨 TO: 2017-12-26 08:15 阅图
&:6040+
在全球化时代,“洋节”伴随着西方文化流入中国,复活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受到热捧。但是,结合目前来看,西方节日在中国基本走到头了……

0.jpg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变浓了

1.jpg

节日的兴盛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人们有了更高的节日休闲需求,也希望有更多节日充实到生活中来,给越来越忙碌的生活增加公共的间歇符号,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中实现个体的放松。

外来节日走红的原因是除了中国全民性的传统节日外,其他传统节日过去开发得不够。民间对中国过去一些不突出的传统节日现在兴趣越来越大,比如七夕节,青年男女重视它的越来越多。再比如冬至,记得它并在意要吃点饺子等传统食物的人同样在快速增多。

仔细观察,近年来中国传统及正统的节日氛围变浓了,首先春节过得更热闹了,十一因为延长了假期,还成了全社会最重要的黄金周。清明、端午、中秋也因为“小长假”的设立,备受重视。

二、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文化内涵

2.jpg

就拿圣诞节来说,圣诞节在中国只对部分基督教信众来说是宗教节日,对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从一开始接触它,就把它当成了一个吃喝玩乐、购物狂欢节。

一些外来节日之所以流行开来,第一个原因是那些节日对年轻人来说很轻松,就是一个“玩”字。不管它们原来有没有那个含义,都多少被中国年轻人附加了一些“购物狂欢”的特征。大部分人都有释放情绪的需求,外来节日的原有传统中国年轻人搞不太懂,也没义务遵从,所以就通通改造成了“吃喝玩乐节”“购物节”“恋人节”。

这些外来节日相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实在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言,纯粹是吃喝玩乐的由头。

三、中国网络新兴节日异军突起

3.jpg

如今,中国人的消费力十分强大,各类商家摩拳擦掌,硬是自创了许多节日!诸如“服饰节”、“光棍节”、“双十二”、“8.8爸爸节”等等。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却有很浓厚的节日气息,每到这类节日,消费者们大杀四方,买个尽兴。

这类新兴节日虽然发展时间都比较短,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力量,这类节日在舆论中炒的颇为热闹。其中,最为公众所知的便是“双十一”,近年来,11月11日,甚至已发展成为全民购物节。

中国新兴的网络节日对于西方节日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

四、西方节日在中国开发过度

4.jpg

在国内,圣诞节按照一个节日通常的规律存在并演变着。总的来看,圣诞节在中国中心城市的商业化扩张大体走到了头,其他节日的商业化包装正在紧追上来。

不止圣诞节,很多西方节日在中国过度开发。新来的节日因为逐年的重复而变得枯燥无味,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走起了复古风。相对那些新潮的西方节日,中国人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节日。

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节日也不例外。

五、中国文化正在强势崛起

5.jpg

西方文化在中国长驱直入一个多世纪,许多文化习俗流入中国。但是,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文化也在强势崛起!西方文化影响我们,我们的中国文化也必将影响世界!

结语: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这是千百年的自然规律。总有西方媒体诋毁中国,声称中国抵制西方节日……其实,中国对外来文化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从未抵制过外来文化。部分国民不必担心西方节日席卷中国大地,因为那些没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节日只能是狂欢,不具有任何特殊意义。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