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拜谒神农(ZT)
花语杰 TO: 2013-6-10 09:31
&:10034+
拜谒神农

   

    马年隆冬,我到随州采访,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谒了人类始祖炎帝神农。

那是一个凄风冷雨的日子,风雨中我们驱车40余里来到随州北部的厉山镇——炎帝神农故里。

穿过巍峨的牌坊,一座高大的汉白玉人物石雕就矗立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人类始祖神农氏。他长发披肩,精神焕发,一手拿着麦穗,一手握着灵芝,像是辛勤劳作后满载而归,又像是为部落操劳中风雨兼程。

传说中的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代(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代表人物。它肇兴随州,北张中原,重返江汉,殒葬陵县。他在位140年,制耒耜,教耕耘,尝白草,疗民疾,训禽兽,创编织,兴贸易,制历时,一生中功勋卓着,被尊为华夏医药和农业的创始者。它的创造、奋进与献身精神乃中华民族之魂宝,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令炎黄子孙世代敬颂。

每年的4月26日,是神农的诞辰,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后裔,成立世界烈山宗亲总会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烈山宗亲会,纷纷组团来随州烈山(厉山)朝祭先祖。随州自1991年举办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之后,连年举办炎帝神农氏生辰庆典活动,其空前盛况在纪念馆里得到展示。

纪念馆里还展示了歌颂神农氏的字画。“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巍巍烈山,华夏宗源,神功圣绩,是敬是瞻”……琳琅满目,瀚墨飘香,尊重先祖,热爱中华,弘扬民族精神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纪念馆正中,挂有一幅神农画像。他穿棕衣,裹兽皮,慈眉善目,盘膝而坐,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特别安祥,与广场上的神农雕像很有出入。这正好说明,人们对先祖的敬重,他们根据各自的想象,描绘出心目中的神农、心目中的圣人,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和后世子孙的榜样。这幅画像据说是一位华裔花大价钱从大英博物馆买下赠给随州市的。这种认宗归祖情结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存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出纪念馆依山而上,就到了神农洞。传说神农的母亲上山砍柴采果,常在此山洞小憩。一次梦中与一位英俊小伙相会,就怀上了神农。此后,这山洞也成了神农的居住地。

神农洞的左上建有“神农碑亭”,亭内立有“炎帝神农遗址”石碑。石碑高约3 米,宽约1.5米,原来在厉山镇粮食加工厂当门槛踏脚石,被人发现后,移至管理区。因其字迹模糊,有人“别出心裁”地重新镌刻,有人指出缺乏古迹色彩,又把新镌刻的字磨掉,恢复原貌。可谓饱经风霜,历尽磨难。

石碑乃明朝四川长寿人杨敬忠立。杨任随州太守,接到第一宗案子就是两家宅基地之争。杨打听到两家都信奉神农,于是在所争之公地立下此碑,促使两家和好,敦亲睦族,永世昌盛。后人在立碑处建立宗祠,四时祭祀,香火旺盛。

碑亭背面大梁上刻有“碑亭”二字,只是“碑”字右边一撇没有了。这不是书法家的失误,而是有一典故。说是书写此匾的乃一获罪高官,因其在位时多有政绩,百姓拥而戴之,及至罢官归乡,百姓们强烈要求其书写此匾。民意难违,高官欣然题字,但考虑到自己已失去乌纱帽,就有意将“碑”字右边的一撇给省去了。

碑亭的正上方,也就是厉山的最高处,建有日月门,飞檐斗阁,气势恢弘,吞吐日月。其北正在大规模建设大宗祠、功德殿、归宗阁等多处景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祭祀失祖与观光游览于一体,可惜目前尚未对外开放。

游览神农故里,我心里一直有一迷团,炎帝神农怎么扯在一起呢?据历史教材,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神农钻隧取火,在陕西渭河流域。及至购买旅游画册,翻阅有关参考文献,才有所解。战国《世本·帝系篇》云:“炎帝即神农,炎帝自号,神农代号”;西汉《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神农,……故称烈山氏,亦曰厉山氏”,又将神农氏、烈山氏、炎帝合三为之,即同一血缘氏族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氏族部落首领。画册还列举春秋以来的《国语》、《左传》、《礼记》、《吕氏春秋》、《史记》、《汉书》、《水经注》、《淮南子》、《荆州记》等数百部文学典籍,佐证“炎帝即神农”,神农“起于随州烈山(厉山)”。

正如因苏轼的《赤壁赋》而引出文武赤壁之争,诸葛亮的《出师表》而引出南阳、襄阳之争一样,人们仰慕名人,开发名人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想,不管炎帝是不是神农,神农是不是诞生在厉山,随州市委、市政府修复、扩建炎帝神农故里名胜区,以纪念华夏始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扩大对外开放,聚海内外华夏儿女之力量,以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作法值得肯定和提倡。
出处:http://aiguozhu2003.blog.163.com ... 468200732381730808/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花语杰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