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书坛新锐周龙荣
花语杰 TO: 2013-6-10 09:10
&:5072+
  我与龙荣确有许多相近之处,我俩同在府河岸边长大,一桥连着两地。其人喜留美须,而我爱蓄长发;其人善书,偏我好字。
  在随州书坛,龙荣声名日隆,2004年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2006年入选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今年又入选全国“老子杯”书法大展,这些书展均为中国书协主办,难怪有人称其为“暴发户”。惟我知道龙荣在底下所用的功夫,知道他的刻苦和坚守,知道他的孤寂和苦恼,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吧。
  我结识龙荣是在二十年前的一个隆冬,当时我在马坪街上卖春联,他寒假回家与我偶遇,由于爱好相同,相谈甚为投机,有一见如故之感。那年他十七岁,我二十一岁。
  三年后龙荣毕业分配到实验中学任教,我也被原随州市文化局作为技术人才引进到花鼓剧团。闲暇时两人大洪山上看日出,白云湖边观日落,桌边案头调墨色,茶吧酒肆论是非。真是不亦乐乎。
  龙荣很是随意,不善收捡,不拘小节,书案上笔墨纸砚存放无序,眼镜雨伞打火机常有丢失。胡子只刮面部,颌下常见郁郁葱葱一片。龙荣也很严谨,常为一笔草书的对错、字形的正误与我争得面红耳赤,直至查阅工具书弄清方休。
  龙荣学得很杂,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绘画、金石、书法无所不学,路上一片残缺的书页,他也能站在那里盯看再三。龙荣也很专注,书法、篆刻是每天的必修课,历代名帖更是爱不释手,床头枕边随手可阅。
  龙荣的书法,初由欧阳询起始,甲骨文、金文、隶书、行书、草书均有涉猎,对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新妇》诸帖用功尤勤,研习最深。龙荣书如其人,用笔凝炼遒劲,结字动静有致。细品其书,宛如品茶,甘甜之余略备苦涩,醇厚之外更有馨香。
  龙荣的篆刻,根植于他的篆书,得益于他早年对《说文解字》的研习,对甲骨文、毛公鼎的临习。应该说他那富有情味的篆刻不仅得益于他的古文字的学养,更得益于他对秦玺汉印的心领神会。因此他的篆刻总是于古朴中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灵秀自然,一派天真。
  读尽诗书知纸厚,踏平世路觉山平。每次面对他人的称道和夸奖时,龙荣总是表现出一副谦虚的羞怯,连说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因为志存高远的龙荣明白,攀登的山还多,前面的路还长。
百分百随州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花语杰上传发布,不代表《百分百随州》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