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银杏古群落田园好风光———记曾都区洛阳镇丰富的旅游资源
女人花 TO: 2013-6-10 08:59
&:6633+
  千年银杏话历史,秦时树木汉时林。9月19日-10月30日,随州市举办首届中国随州(洛阳)银杏文化节暨古银杏群落田园风光游活动。通过举办银杏文化节,可以宣传洛阳镇旅游资源,便于集聚人气,招商引资,促进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曾都区洛阳镇的丰富旅游资源:以古银杏群落为标志的田园风光;以九口堰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路线;桃园河的湖光山色,古迹岭、青林寨废墟等等一直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借此举办银杏文化节,诚挚地欢迎你参观游览洛阳镇田园风光!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位于大洪山东南,版图面积230平方公里。北达随州、南通安陆、西到京山均为35公里。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区开设出入道口,上至襄樊,下至武汉都在120公里左右。四通八达的交通,为洛阳镇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如诗如画的地貌特征,共同构成了天然的旅游背景。洛阳镇是大洪山与白兆山的结合部,属于半丘陵半山区地形。分布有序的大小山体,演奏着自然的韵律。山间距离适度,冲洼平坦开阔,溪流清澈见底。山体圆浑,土质肥沃,自然花草、树木、藤蔓十分茂盛。四季分明的气候,不断改变着大地的色彩,任何季节走进洛阳镇,都能看到精彩的画面。田园风光古银杏
  洛阳镇古银杏群落居世界古银杏群落之首,以古银杏群落为标志的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楚天无双,也是洛阳镇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洛阳镇古银杏树连接成片,构成群落,举世罕见。古银杏群落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加至粗壮挺拔的树型和四季变换的色彩备受人们的青睐。
  古银杏群落是洛阳镇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的标志。走进洛阳镇不管处在哪个方位,都会看到自己向往的世界。阳光下的山脉、树冠,翠流涌动,光与影结合的圆和线条叙说着天与人的共识、默契和力量。山屏树伞护着农家小院,袅袅炊烟亲吻着白云,弯弯山道缠绵得山花含羞,和谐的气韵描绘着真正的崇高。洛阳镇的村落多为生态村落,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而建。居住建筑溶入了山水,人与自然相互关爱,不管是从物质环境或是景观角度方面都能清清楚楚看到庄周理想、陶潜梦幻。以古银杏群落为标志的田园风光,叙说着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她所具有的温暖、亲和、舒适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特点。其景致品位对今天渴望返朴归真的城里人们最具有吸引力。湖光山色桃园河人工湖泊不是天池,胜似天池。洛阳镇河流纵横,水库星罗棋布。桃园河、郑家河、青水河三座大中型水库,库容2亿多立方米,库区水面10平方公里。三座水库都处在河流的最上游,水源天然,没有任何污染,库水清澈,明净如镜,湖汊曲幽,山重水复,四周山丘,诗情画意,云雾水烟,虚实相间,展示着自然韵律。山上植被茂盛,春花,夏荫,秋红,冬翠,湖光山色,浓妆淡抹,默默地期待旅游爱好者的莅临。红色旅游九口堰
  以九口堰为中心的10多处革命旧址,全部散落在生态农业的绿色世界里。当年先烈们的足迹给今天留下了一条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路线。抗日战争时期,洛阳镇是鄂豫边区的轴心,九口堰是中原地区的指挥中枢。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领新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通电就职。为了纪念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业绩,随州市成立了九口堰纪念馆,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九口堰纪念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笔为九口堰陈列馆书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的匾额。九口堰附近还有抗大十分校、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编辑部、挺进报社印刷厂、边区被服厂、战地医院、兵工厂等十几处革命旧址。山寨废墟话沧桑
  山寨废墟昭示着沧桑,它是当地人民为了生存,世世代代与命运抗争的丰碑,是历史留给今天的遗产,一笔无价的旅游资源。洛阳镇境内现存山寨废墟11处,残垣断壁20多公里。青林寨、古迹岭等山寨废墟多为西汉末年和元朝末年两次农民起义的遗迹。残垣、瓦砾、断碑,山寨废墟变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民间博物馆。山塞废墟作为旅游资源不需修缮和重建,因为欣赏废墟,感受历史的真实,如品陈年老酒,回味无穷。废墟的沧桑之美更能震撼人。优化环境兴旅游
  洛阳镇先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镇26个村,村村通公路。从汉十高速公路洛阳镇出口出发,20分钟内可到达镇内任何风景区。输电线路网络全镇,电力入户100%。程控电话,微波通讯,互联网络,通联世界各地。集镇建设,规划科学,功能完善,街景优美,荣获省、市级明星集镇称号。洛阳镇民风纯朴,社会稳定,政策优惠,办事高效,为国内外客人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洛文)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