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2010年中国·随州炎帝文化名家论坛摘录
女人花 TO: 2013-6-10 04:43 阅图
&:95410+
编者按:
    6月8日,2010年中国·随州炎帝文化名家论坛隆重举行。50多名着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论坛由凤凰卫视着名主持人周瑛琦主持。在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张文彬作了主题演讲“炎帝神农氏的历史贡献及随州的历史地位”,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着名作家熊召政作了主题演讲“一切从零开始”;同时,他们与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胡平,香港作协主席、明报总编辑潘耀明,台湾着名文化学者、远流出版社副总编辑吴兴文三位当代文化名家和学者一起,围绕“文化寻根、家国天下”这一主题,围绕炎帝神农的历史功绩及文化传承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活动虽已结束,余音依旧绕梁。在此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1276504951494373-1276504951496520.jpg 文化寻根 家国天下——2010年中国·随州炎帝文化名家论坛摘录
    ■ 炎帝神农是伟大时代中的伟大人物
    主持人:据我了解,在炎帝神农故里随州,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炎帝生辰那一天,总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祭祖,追念始祖功绩,获得精神寄托。熊老师,你是一个湖北人,你对现在海外华人都来寻根这样的一种趋势,你是怎么感想的?
    熊召政:当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有一个好的祖先,当所有人心中挂牵着他的祖先,千里万里来到祖先诞生的土地上,来拜谒来怀念,我作为一个留在本土的炎黄子孙由衷的高兴。
    主持人:请问胡老师,你觉得炎帝神农真有其人呢?还是文学作品中有神化的部分、有艺术化的部分造成了他今天的地位?
    胡平:炎帝神农是否真有其人,有很多说法。可以是一个氏族的代表,也可以是氏族当中的一位英雄人物,这里面我想肯定有文学的作用,就是神话传说的作用。现在我们通常讲,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应该产生伟大的作品。那么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样一个氏族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由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它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就是我们今天在研究的很多传说、神话。这些东西有的是很生动的,比如像稻谷的发现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说炎帝看大家整天逮鸟、逮野兽、吃果子,活得很艰难,就到处去找看有什么东西能够储藏,最后他发现一种草,根上有个谷壳,然后又发现一种植物果实长的也是这种东西,最后把这果实栽在地上,由此发现稻谷。还有一种,说他梦见天上有稻谷,派他的狗去偷,在河里打了一个滚,最后把稻谷粘在身上带回来。后者就是非常好的传说,比前者文学品质要高。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好的作品呢?就是因为他的那个时代伟大。所以到底有没有,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氏族,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伟大时代。
    ■ 炎帝神农文化中最值得我们现代继承的是创造精神、献身精神
    主持人:潘老师,你搞新闻这么多年了,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现在失去了以前的一些东西,你觉得炎帝神农文化在现代有哪些意义?
    潘耀明:我觉得炎帝文化所彰显的一种精神和道德力量,是作为我们国民素养、国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参考。炎帝对中华文明是做了很大贡献的,我觉得他给现代人的最大启发就是他的道德力量,他那种献身的精神。最近香港有两个人很轰动,一位是香港运输工人黄福荣,他在玉树大地震中身故,为了抢救当时压在废墟下的孩子。另外还有福建一个住在香港、姓施的婆婆,她将她跑马地的房子卖了600万元,将200万元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兴建幼儿园。这两个虽然是小人物,但他们彰显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非常值得探讨。所以我觉得现在提倡炎帝文化、炎帝精神,应该彰显他的道德力量。歌德曾经讲过,社会最大的利益就是道德。刚才讲到的两个小人物,他们感动人就是基于道德的力量。
    主持人:潘总提到的这个小人物黄福荣,他把玉树当作他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那边捐躯了。这个事情在香港是非常大的一个新闻,有一两个礼拜都是报纸的头条。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快速转移焦点的媒体,却在一段时期不间断的把焦点放在这位老百姓身上,可见我们都被他的道德光芒深深吸引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一个价值。前面胡老师说过,炎帝神农时代不一定比我们落后,或许那个时代有很多方面比我们现在做得好。所以我们要去了解,把我们的认识当作对现代的一种鞭策。我们想请大家聊一下,炎帝神农八大功绩,像制耒耜、植五谷等,现在的人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地去宣传炎帝神农文化?
    胡平:我觉得现在宣传炎帝,让下一代年轻人、儿童对炎帝、当然还有黄帝、对三皇五帝都有概念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现在宣传比较多的是儒家文化,世界各地都办了孔子学院。儒家学说是中国的国粹,但炎帝有一个超越他的地方在于,炎帝神农的时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且同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儒家文化更侧重于社会、政治、文化这些方面,它是成体系的,这很好。但我们要首先强调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创造上的巨大贡献和巨大的生存能力,这一点是中华民族能够生存下来、不断代的更基础的原因。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强调的也是这种创新的精神、发明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宣传民族文化的时候,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不然中华民族不可能延续这么多年。
    潘耀明:讲到炎帝神农的献身精神,这跟中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我们后来开创性的发明都是有关系的。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前我曾经访问过他,他觉得之所以他能发明光纤,既得益于西方开放、科学的一种精神,更得益于来自中国的那种坚持、献身的精神。杨振宁先生同样认为,他得到诺贝尔物理奖是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这种献身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精神。
    ■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象征
    主持人:来随州之前,我听说有一个故事,有一位美籍华人,名叫周共·王德樵,他的祖父在美国华岗博物馆发现了清代着名画家吴承砚所绘的炎帝神农像,就用他一辈子的积蓄买下来,希望能够送回故乡。1987年11月,周共·王德樵先生遵家父遗嘱,远渡重洋,来到随州厉山,终于将这幅凝聚着祖孙三代爱国之情的画像送回了炎帝神农故里。为了这幅画像,他一路寻根,寻到这里来了。所以许多在海外的华人,对祖国越远越感到亲。所以我想请几位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案例、故事告诉我们。吴老师,你给我们说下,华夏子孙对炎帝神农的一种思念。
    吴兴文:大家知道,台湾的庙宇之多,在世界上有名。其中炎帝庙最多,目前台湾修建有121座炎帝神农庙。台湾雾峰乡有一座炎帝神农庙,始建于明末郑成功到台湾的时期。供奉有元朝元年(公元1271年)刻制的“五谷神农皇帝位”之牌位。1966年由林文卿先生领头重建,当时台湾许多高级官员都为该庙题词和书写楹联。其中蒋纬国先生的题词为“泽庇苍生”。1984年耗资2200余万元新台币购得一块512坪的土地,再次扩建炎帝神农庙,并在1989年和1990年专门从大陆请去两尊炎帝神农像。由此可见,海峡两岸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情重于山。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孝忠先生曾表示,炎帝神农被视为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象征。身为中华民族子孙,只有加强民族文化源头与特点研究,才能更加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进而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炎帝神农文化是海峡两岸文化的共同源头。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对此尤感亲切并从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同时我也是一个文物鉴赏的爱好者,更为贵地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文化底蕴、与高科技的含金量所震撼,体现了自炎帝传承下来、历久不衰的楚文化的创造力,这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遗产。
    ■ 宣传好炎帝神农故里推动随州经济发展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天的炎帝神农拜祖大典举办的非常成功,那么我们如何给随州一些更多的建议和想法,如何来建设随州,如何来宣传随州这个炎帝神农的故乡,五位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个你们觉得最核心的观点?
    潘耀明:这次来到随州,才发现随州不仅出土了编钟、是音乐之都,还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文学是超越地域的,炎帝文化之旅本身是随州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我们成立了一个世界旅游文学联社,我跟随州市委宣传部讲过,我们明年9月份跟暨南大学联合举办第三次旅游文学国际研讨会,我们很愿意邀请随州的一些学者去参加,提出随州文化研究的论文,到香港去进行学术探讨,这样对随州炎帝文化的宣传可能会起到作用。
    胡平:很多地区都需要发展,经济上的发展、文化上的发展,都可以和文学艺术上的发展联系起来。现在随州已经在炎帝神农文化方面的研究、宣传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还可以在文化、文艺创作上搞一些名堂。比如说动画片、动漫等等。动漫比较适合炎帝神农的神话色彩。电视剧影响大、成年人也看,这个也很好。虽然许多有文化名胜的地方都在搞电视剧,并且极少有搞好的,但在各地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比如我们召政同志写小说、搞一部好的炎帝电视剧,它对地方的推广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熊老师写小说,你改编成电视剧,张老师做顾问,我们香港和台湾的朋友来做推广?这是个很好的想法。
    吴兴文:今天早上我们看到的炎帝祭祖大典,既有传统的礼仪仪式,又有姜育恒“驿动的心”代表海外游子要回归炎帝故里,又有击鼓的表演,令人震撼。我刚好坐潘总旁边,当时很感慨地说:哎,这才是楚狂人啊!我的意思就是今天不管在科学还是其他领域里面,都要有创造力。从这次祭祖大典里我感受很深,就是说我们文化的创造力就是不断地要借各种形式来进行不同的表达,要像这次祭炎帝大典一样突出创造力。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0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