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成语“当头棒喝”来源于大洪山
楚刘飨 TO: 2013-6-10 02:07 阅图
&:8564+
凤凰卫视专题节目考证   此词因佛法禅语转换



本网讯 钟克波报道:大洪山佛教研究又有了新进展。7月13日,记者从香港凤凰卫视专题节目“智慧东方”了解到,当今比较通用的成语“当头棒喝”一词,来源于随州大洪山。



“当头棒喝”一词,其原始语为“棒喝交驰”,为佛教用语。由明代僧人居顶编撰的佛籍《续传灯录》载,“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



随州大洪山是禅宗曹洞宗的传承地,盛唐时期,与当时的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为中国佛教五大流派,并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成为当时禅宗之主流,其佛法还传至日本。



据<<大洪山志>>载,唐中兴时期慈忍大师在大洪山开山建寺,在这里将曹洞宗系发扬光大。而远在河北保定的临济宗系创始人德山宣鉴禅师,与慈忍大师交法甚密。而德山宣鉴禅师及其高徒临济义玄法师,正是“棒喝”的创始者。



唐朝时期的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续传灯录》载:“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而他们的传法方法的形成,正是源于德山宣鉴禅师在随州大洪山与慈忍大师交法之时。



“当头棒喝”在当时传法的方式手段上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其内在的基础应该是至高的修为。现在,“当头棒喝”已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让人警醒、幡然悔悟。当今的人们,也将其引用为在教育中抓住问题的症结,通过适当的重话让受教育者起到警醒作用。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