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小镇的往事之难忘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体)
女人花 TO: 2013-6-9 22:58 阅图
&:114118+
小镇位居鄂豫两省交界处,有国道、省道、铁路穿境而过,拥有地利之便,吸引南北商贾。这些地理和商业环境造就了小镇人多样的饮食习惯,米饭,馒头,面条,稀饭。人们在这里聚集,劳作,结婚,生子,发展。时光倒流,今天的故事将带你到80年代的小镇,尝尝曾经难忘的味道,现在仍然垂涎却已经尝不到的小吃。
       凌晨三点,位于小镇三街中段的老刘,家灯火通明。和面机声、制馍机声、蒸笼挪动声齐鸣,加上屋子里升腾起来的蒸汽,不一会儿,胖胖大大的馒头,在阵阵甜香,丝丝热闹中,新鲜出笼。当20屉馒头做好时,天渐渐露白时,老刘已经准备好卖馒头的家伙什—— 一辆架着晒钵的板车,装上刚出炉的馒头,开始了一天当中的叫卖。
       凌晨三点同样在忙碌的,是位于一街汽车站门口的老马和他的老婆。案板已经支好,发好的面团早已摆上,靠在案板边烤炉的炭火然起,将人的脸孔映的通红。老马已经拉好架势,掀开塑料布,揭开上面还有些湿润的白色棉布,扣起略有粘连案板的面团,拿起,拍下,揪出剂子,作圆,再用手压,整形为圆,刷油,撒上芝麻,再拿起,放入掌心,拍到烤炉照壁,等一面变黄,再翻一面,多烤一小会,用火钳做的大钳子,夹住饼边,一个外脆内酥、咸甜香俱全的的烧饼出炉了,步骤虽多,但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流畅至极,自在之际,好味之极。赶早集的,搭早车的纷纷帮衬,因为他们已经经不起这美味的诱惑了。
      老马斜对面的老皮,起的倒是比老马、老刘晚,因为包子都是头天晚上十点前包好的,只要早上六点扒开煤炉子,放上平底煎锅,待炉火升起,下油,荡平锅底,依次将包子排排坐,开锅煎,等到锅底发出沙沙作响声,浇上清水,盖上大锅盖,伫立炉前,三五分钟,掀开锅盖,将未煎的另一面翻过,拍平,少时,沙沙声又起时,浇上清水,盖上锅盖,三五分钟,掀开锅盖,两面焦黄香脆,卖相十分诱人的水煎包出炉。来到店里的小镇人,叫上三五个水煎包,一碗稀饭配着下肚,管到下午两、三点钟散集的时候还不觉得饿。
       当老皮的第一锅水煎包出锅时,老刘的板车上的馒头已经卖出大半,走进市场,穿过横街,来到一街,早起的主妇们又时一阵疯抢,待这波人买完,只剩钵子最底下一层馒头了。老刘还是用他浑厚的男中音,开始吆喝,“热馍约,热馍约”。又一波街坊围了过来。旋即,他调转车子,去装下一车。
       这时候的老马也是最忙活的,他的速度已经接近极限,老马老婆拿饼,装袋,找钱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可是烤炉边,还是围着一堆人,这个是我的,那两个是我的,人们选定着自己的“目标”,希望早点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或几个香喷喷的烧饼。老马边揪着剂子,边回应着,都有都有。
        老皮却是不紧不忙,将煎好一面的包子,用铁铲翻着面。在桌子前的人,直盯盯的看着老皮,等他正在翻着的这锅包子快出锅。时间是固定的,不到火候决不出锅,老皮不急,客人也知道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只好等待,吸吸鼻子,问着锅里散发出的香味。
         时间过得很快,老刘早上的馍馍已经卖完了,家里的人在清理着蒸笼,清洗着蒸锅,准备下午的工作,因为晚饭前还要蒸上2屉,卖给晚饭要的人。老马的案板已经收拾停当,开始将烤炉的炭火扒尽,在炉口上盖上木板,再铺上厚的塑料布,以免晚上下雨。老马的水煎包,还有一些放在平底锅上烙着,他倒是不急,因为他知道,总有一些在集市尾声的时候带上几个,拿回去给自家的小孩吃;也有馋嘴的街坊小家伙会来,拿出几毛钱买上一两个来解决馋虫。

       当今天的小镇的人们早起时,再也尝不到这些平常却又难忘的美味了,都是因为时间这把刀,磨老了岁月,也磨去了以前曾有的一丝不苟食材和制造这些美味最平常的心态。
                                               
百分百随州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百分百随州》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8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