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随州要抗大旱夺丰收保民生
金豆 TO: 2012-4-30 10:39 阅图
&:18603+
      随州日报讯 编者按:旱魔肆虐,旱情严重。目前,随州市1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30余万人畜饮水困难。面对灾情,全市上下不等不靠,全力抗旱、科学抗旱,夺丰收、保民生。各地各有关部门纷纷派出抗旱服务队深入旱区指导抗旱,鼓励农民筑坝拦水、提水淘水,采取旱育秧、集中育秧等多种有效措施,力保水稻面积应插尽插;确实无水插秧的地方,及时改种旱作物;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采取打井淘水,定时供水,统筹安排消防、环卫车辆进行应急送水等方法,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随州市旱情继续蔓延
1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 30余万人畜饮水困难
  本报讯 记者冯家园报道:4月23日至24日,随州市普降小到中雨,但旱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4月29日获悉,随着气温升高,随州市旱情继续蔓延恶化。截至29日,今年随州市累计降雨量68.9毫米,比去年同期少32%,比多年同期少58%。已造成1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占在田农作物的56%;导致全市23.34万农村人口、7.95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自2010年“7·17”暴雨后,随州市持续20个月没有大的降雨。据数据显示,全市各类水利设施蓄水5.14亿方,比去年同期少47%,比多年同期少52%。全市堰塘干涸12.9万口,占总数的76%;近400条小河小溪基本断流,占总数的86%;413座水库接近死水位或在死水位以下,占总数的59.1%。
  然而,气象部门介绍,根据气象研判,预计5、6两个月份的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少,气温升高,蓄水将会减少。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没有明显的降雨,最高气温基本维持在25度以上,将加剧随州市旱情。
  近日,记者采访看到,广水霞家河水库已经到了死水位,供广办城区及周边居民用水的取水口裸露在外,可用水不足15万方。曾都区府河镇,大多堰塘干涸,田间小麦瘦小低矮,穗小粒少,不少田块下秧无水。随县尚市镇实施早晚定时供水。4月21日,副省长赵斌在广水调研时指出,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应急需要,不能因干旱造成居民生活困难,不能出现居民因缺水而致病;各地要确保育秧的应急需要,采取节水栽培、育旱秧等有效办法,保证水稻面积应插尽插。
  去冬今春,随州市已投入抗旱资金6100万元,启动固定泵站310处,投入流动泵站7200台套。下一步,全市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要求,科学调度,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并派出抗旱服务队深入旱区指导抗旱,鼓励
  农民旱育秧、集中育秧,育足中稻秧苗。同时,统筹安排消防、环卫车辆进行应急送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此外,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抓住每次降雨时机,全力蓄水保水。

加大培训力度 夺取秋粮丰收
曾都抢时推进节水育秧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许贤超、陈明鑫报道:面对当前旱情,为抢抓季节培育秧苗,夺取秋粮丰收,连日来,曾都区给农民开展育秧培训,大力推进节水育秧。
  去冬今春,曾都区有效降雨少,目前绝大部分堰塘干枯,导致农田育秧严重缺水,农民焦急观望等待。面对旱情,曾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宣讲今年小麦生育进程偏晚和5月栽秧期可能雨水充足的特点,打消农民的顾虑和观望情绪。
  大力推进旱育秧和软盘集中育秧,多措并举给农民开展育秧培训,全力指导农民节水育秧。分片在府河镇冯家畈村、南郊平原岗村举办集中育秧现场演示;利用农广校与省共建专家大院在何店等地办阳光工程培训班;区专家大院农技110每天有聘用专家坐诊接待,及时指导旱育秧和集中育秧。
  同时,采取多种途径育秧,对有水育秧的农户,号召备足秧苗;开展农户互助育秧,由包村干部负责协调,使无水育秧的农户与有水育秧的农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互助或有偿的形式,在水源方便的地方集中连片育秧。
  目前,该区育秧面积已达到85%以上,达到育秧充足,可节水80%,该区的33万亩水稻田可保有秧可插。

铺管道 挖水井 提河水
广水各地抗大旱保饮水
  本报讯 记者许享红报道:久旱无雨,水井干涸。4月28日早上,广水市吴店镇东湾村九组村民胡汉生挑上水桶,走了两里路,到临近的达儿窝湾新挖的水凼里挑水,他说“已经挑水一个多月了,每天三担水。”
  2010年8月以来,广水市七季连旱少雨,337条小河沟断流,220多座水库干涸,广办城区隔天供水已不能保证。据统计,目前该市有22.8万人饮水困难。
  广水上下一心抗大旱。4月中旬,该市开工抢修两条城区“引水生命线”,分别铺设7公里、4公里长的二线管道,补充应广城区供水,缓解31万居民用水压力。
  4月29日,广水市市长黄继军告诉记者,确保有饮用水、饮安全水是抗旱要务,他们正全力以赴加快城区饮水工程建设,引导乡镇村组抗旱自救,将大旱损失降到最低。
  据悉,广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4月20日启动了抗旱三级应急响应,要求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确保最大限度蓄水,确保种植面积。乡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井、取水、送水,保饮水保安全;对水稻下秧能保则保,对夏收作物设法灌溉,确保收成;对水源差的引导“水改旱”,确保种满种足。


     提水 打井 旱育 清淤
     环潭镇全力保苗保夏种
  本报讯 记者许享红、通讯员廖丽莎报道:32座小型水库干涸,4000多口堰塘龟裂,余庙村200多人饮水困难,但是殷张山村“大水缸”建成了,廖寨村三级提水灌溉下秧了……随县环潭镇旱灾严重,抗旱措施也得力。
  4月26日,环潭镇廖寨村五组楼子湾一级抽水现场,�水小河沟旁,经水泵抽水,白花花的水柱喷涌而出,守候在出水口的村民张启明,抱着管口脸上笑开了花。
  面对特大干旱,环潭镇组织干群筹措资金,机械提水、掘井蓄水、清渠引水,保人畜饮水,抗旱保苗保夏种。
  廖寨村本是环潭镇水源较好的村,21个组中17个组临近河边,三级提水,大家共享河沟滋润。但今年干旱严重,河沟经常断流,提水出现困难,全村176口堰塘中136口干枯亮底,2900多亩水田等水下秧插秧。现场看到该村二组嘴子湾门前堰刚抽满了水,村支书罗国旺介绍,村里4月份投入抗旱资金1万多元,通过多级提水,100多口干堰蓄了水,10天增水1次。
  据环潭镇党委书记何仁章、镇长钦红艳介绍,他们既要保人畜饮水,又要引导农户保麦子、油菜等夏收作物生长和增收,保稻谷、棉花、黄豆等夏种作物安苗下种,两手抓两手硬。

      
szrb1b430c_2.jpg


      引得清水笑开颜
  引水抗旱,保插秧苗。随县环潭镇寥寨村组织动员群众,全力抗旱,在全村架设了29台机械动力抽水设备、引水蓄水,确保今年该村2900亩秧苗下田。
(本报记者 陈德友 通讯员 廖丽莎摄)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豆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