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随州编钟悠扬声韵里,城市名片响又亮
楚刘飨 TO: 2012-4-17 18:11 阅图
&:13654+

 30年前,湖北省随州市城西2公里擂鼓墩出土的2400年前的乐器————曾侯乙编钟,因其气魄之大、奏鸣之美、制作之精、铭文之贵惊艳了世界,被赞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为全国百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天的随州,正在着力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打好编钟文化牌,让编钟这张城市名片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越擦越亮。

acd3fba5.jpg


编钟对随州人来说是骄傲、是光荣,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这里,有近千家企业以编钟命名,直接用编钟命名注册的产品近百种,如编钟牌钻床、编钟牌纯棉气流纺纱等等,编钟牌产品产值已占随州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编钟让随州走向世界。”5月1日,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民族音乐学院教授皮卡尔在随州博物馆演奏厅欣赏完编钟音乐会后,高兴地赞叹编钟乐器是世界的瑰宝。

1019a0b5.jpg


  皮卡尔对编钟在世界音乐学上的地位感叹不已。他说,编钟乐器在法国已经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关注,大家对编钟充满兴趣,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更是十分崇拜。
  当晚,古朴、典雅的随州博物馆馆前广场华灯齐放,独特的国宝编钟造型灯饰,绿树掩映、花草繁茂的景观,引来众多游客、市民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在广场上,今年74岁的熊存旭老人向记者回忆自己与编钟30多年的不解之缘。熊存旭曾经是随州市文物局局长,现在退休在家的他只要一有空就爱到随州新博物馆去转转,看看这个为编钟修建的新家。
  “编钟刚刚出土时,来看的人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昼夜不停啊,编钟对随州人来说是骄傲、是光荣,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提起编钟,熊存旭一脸自 豪。

f852ff2b.jpg

  在曾侯乙编钟出土3年以后,随州擂鼓墩又出土了一套有36件钟的编钟,其精美程度和曾侯乙编钟不相上下,从此,随州人把编钟视为了城市的象征。
  巍峨的城市雕塑、小巧的编钟饰品,随州人喜欢将编钟放在自己城市的每个角落。而随州人自编自演的编钟乐舞表演,更是成为款待贵客的经典节目。
  在这里,有近千家企业以编钟命名,直接用编钟命名注册的产品近百种,如编钟牌钻床、编钟牌纯棉气流纺纱等等,编钟牌产品产值已占随州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可是,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随州曾侯乙墓遗址30年来累计接待中外客人仅逾60万人次,而仅比其早一年开放的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其游客量4年前已逾5000万人次。这一现实曾令随州人深思。
  随州市委、市正攵府明确提出,“随州最宝贵的资源是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优势是文化优势。”
  “当时我们就确立了依托"炎帝故里"和"编钟"打造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在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看来,随州最大的资源是文化资源,守着“古乐编钟”,随州有理由把“文化”的文章做得越来越漂亮。
  这是编钟出土30年来,首次将随州归结为“编钟古乐之乡”,首次将“编钟古乐之乡”列为“随州最宝贵的资源”、“最重要的优势”,首次将“编钟古乐之乡”纳入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轨道。这是随州依据自己的市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文化发展的新一轮发力。
  擦亮“名片”措施多
  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大钟寺博物馆,都响起或将要响起随州编钟悠扬的声韵。很多人说,“是编钟让我知道了随州。”
  随着打“文化牌”思路的确立,随州频频出招,给编钟提供“走出去”的平台,也给随州“走出去”的机会。
  前年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编钟文化完美呈现。开幕式演出现场,两个巨型编钟,奏响了美丽的乐章;编钟造型的会徽、纪念品,得到中外艺术家和来宾的喜爱,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去年4月,数百只悬挂在高达10余米框架上的青铜编钟,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整体亮相,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令人赞叹!随风摆动的编钟,不时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
  去年底,编钟出土30周年,12月8日,随州高朋云集。随州市首届编钟文化节暨编钟出土30周年纪念活动启幕。在新落成的博物馆演奏厅,举办了编钟经典曲目专场音乐会,钟声轰鸣,鼓声阵阵,撼动了所有来宾。此间,国内外专家还进行了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不久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和随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影《凤舞天下》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对这部以曾侯乙编钟为创作题材的影片,随州方面寄予厚望。
  今年10月,随州36件青铜编钟将赴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参加“礼乐重器,国之瑰宝———新中国60周年出土编钟选展”。
  与此同时,随州放开视野,狠抓编钟景区硬件设施建设。他们请来北京、武汉、西安等地的专家,进行规划的创意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拿出了高起点、大手笔的“编钟古乐之乡”文化资源开发等相关规划。
  于是,一条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长廊,开始在随州构筑:北起炎帝神农故里厉
  山,南至编钟出土的随州西北市区,24公里一级公路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出土原址两个世界级景区建设,以及文化、生态旅游的相关项目实施拉开大幕。
  随州市市长刘晓鸣赴任没几天,就到坐落在曾侯乙编钟出土地擂鼓墩脚下的随州博物馆现场办公,协调加快工程进度。
  没多久,投资1亿多元的随州博物馆建成,其古朴雄伟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眼光;博物馆前的广场,周边配套的文化项目设施先后完工,矗立广场之中的编钟灯饰造型优美,尤其引人注目;馆内“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炎帝神农故里”、“汉风唐韵”等系列展厅,采用了多种现代布展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随州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更可喜的是,随州博物馆自开馆免费对外开放半年来,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6万余人次,其中国外游客近万人。“是编钟让我知道了随州。”众多游客异口同声地说。
  提升形象带动产业
  随州擦亮“编钟古乐之乡”文化名片的目的在于,要尽快让随州文化品牌响亮起来,城市面貌亮丽起来,景区设施完备起来,旅游规模壮大起来,相关产业带动起来。
  对现有的成绩,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并不满足。在他看来,随州擦亮“编钟古乐之乡”文化名片的目的在于,要尽快让随州文化品牌响亮起来,城市面貌亮丽起来,景区设施完备起来,旅游规模壮大起来,相关产业带动起来。
  马清明介绍说,近两年,随州市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超过6亿元,“魅力随州”呼之欲出:一个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新随州城市规划已经出台,并开始实施。随州按照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定位,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格局,并将炎帝神农、古乐编钟及其文化内涵作为随州城市文化的立足基点。
  “我们还将投资4亿至5亿元,统筹发展编钟文化产业,计划明年将曾侯乙墓址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马清明告诉记者,“大投入能带来大的收益。我们力争2010年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递增14%,到2010年达到15亿元。”
  随着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处湖北两大战略发展圈之间的随州,在着力文化发展、擦亮“编钟古乐之乡”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过程中,又有了更新的追求。
  从2006年开始,随州加快了“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景区建设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先行了一步。现在,湖北提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5条精品线路、6个核心景区,随州分别占有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风景区1条精品线,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风景区2个核心景区。
  随州编钟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开始关注随州、了解随州,在欣赏古乐编钟的同时,也知道了随州还是炎帝神农故里。5月20日,湖北省正攵府将在随州举行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同时,还将举办炎帝神农高层文化论坛等活动。这将是随州“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文化名片相互借力、一起闪光的再携手。
  “这是我们努力把随州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核心城市,武汉至西安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绝佳机遇。”马清明说。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