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随州“菇-稻”生产技术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楚刘飨 TO: 2012-4-17 17:29
&:6941+

近日,湖北省随州市科技局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等单位专家,对随州市富民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 “香菇-中稻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介绍,“香菇-中稻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就是稻谷收割后在稻田里种植香菇的轮作模式。2007年,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华中农业大学,市、区食用菌协会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开发出该高效种植模式,目前主要以在稻田里种植袋料香菇、双孢菇为主,兼种草菇、白灵菇、鸡腿菇、金针菇等。
例如,袋料香菇-水稻模式,是在10月初稻谷收割后,整田搭棚,将菌棒移入棚中,脱袋直立接地栽培。10多天后出第一批菇,至次年5月出菇结束,可采摘4-5批,每亩田可放1万袋,产量可达1万公斤,纯收入3.6万元以上;而双孢菇-水稻模式,是在稻谷收割后,利用稻草、牛粪、秸秆等在稻田堆料发酵20天左右,开始起垄、点种、盖土,次年3月开始出菇,至5月上旬结束,可采摘4批,每亩可产菇2500公斤,纯利7410元。
近年来,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创新试验、示范推广“大棚脱袋香菇-水稻”、“地栽双孢蘑菇-水稻”栽培新技术,示范基地面积达到33.3公顷,辐射本镇及何店、府河等周边十余个乡镇,共带动菇农发展“菇-稻”模式面积达280余公顷,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2000余农户依靠发展食用菌走了富裕之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菇-稻”周年栽培模式可循环利用资源,促进粮食增产,节约资源,减少木屑用量,菇形圆整,质量好,适合鲜销、烘干及出口,产量高。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鉴定资料,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采用香菇-水稻循环新模式,使香菇栽培废料直接作水稻底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香菇、水稻的无公害栽培,香菇亩纯收入达到3.63万元,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来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