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探访随州古城:汉东之国随为大 悠远历史至今传
天王蝎 TO: 2019-7-8 08:10 阅图
&:29710+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汉东之国随为大”,作为一个延绵5000年,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故事。

汉东古街位于现随州的南关路,即草甸子街。

据清同治版《随州志》记载:“南关路达光化铺,为德安府大道,其门曰汉东门,门上有楼,曰汉东大郡,又有襟汉楼,在大街之中,俱明李充嗣(知州)建”.由此可见,这条路是由南进入随州城的要道,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中心。

过去的汉东古街是随州通往德安府的一条官道,依水而下,古街最南段得从望城岗算起,往随州方向依次有十里铺、五里铺、接官桥、文峰塔、草甸码头、汉东楼,城内五十米处建有青石和红石两座牌坊,毁于文革期间。

汉东古街最为繁华位置当属草甸码头至汉东楼之间的近300米的商铺街道,沿码头上岸以北依水而建的是单街,主要有粮行、布行、山货、杂货铺等,百十米单街北行过后是双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肉案、小吃店、杂货铺、茶馆以及榨油坊等一应俱全。贸易鼎盛时期,码头湖面停船近千艘,岸上古街人流如织,繁华程度名噪一时。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南关扩建为烈山大道南段。唯有下南关仍留着古代的遗迹,并尚有宋时期土城及汉东楼遗址。

080851ed8u0yxequd910gg.jpg
草店子最早叫草甸子。草甸子因县城南门码头周围长满芦苇而得名,类似武汉市的蔡店子。过去随县陆上交通很不发达,主要运输是靠水运,其最大码头就在草甸子,本地土特产品、手工业制品上船后,经府河直下汉口,盐巴、布匹等生活用品从汉口上船经府河到草甸子上岸,再发往各地。

当年的草甸子,河边有一个很大的滩涂,是长年累月,河水冲积淤沙慢慢形成,上面长满了芦苇。随着草甸子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的小商小贩慕名而来,为了建造自己的商铺,就利用河里现成的芦苇,在河边搭建商铺。后来,小商小贩越来越多,芦苇搭建的商铺也越来越多,排列整齐就形成了一条街,当地人美其名曰草甸子,外来人也慢慢接受了这个名字,就叫响了。

草甸子的老居民,都住在河的上面,相传开始的时候,他们做搬运工,以后,就有人脱离了搬运工的身份,改为经商,开起了商铺。他们将商铺一排而建,坐北朝南,都用砖木结构,显得整齐美观。它们既是商铺,也是民居,风格独特,高雅大气,赋予了文化内涵,又融合了随州的民俗特点。1954年发洪水,这些具有民俗意味的民居冲毁殆尽,现在只能见到几处残垣断壁,然而透过它们,依然可以看见昔日草甸子的辉煌。当年,草甸子既是随县唯一的货物聚散地,也是除大十字街以外,随县最大的商贸中心。据说,自清朝以来,草甸子是随县税收的主要来源地,同时作为一个水码头,在时代变迁中,在受外地码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草甸子的码头文化。

080852olvrslq2zlebqllr.jpg
随州南关草甸子街有一条白银巷,也叫白云巷。白银巷里有座“百眼坑”。

080852izk8vxmfvxx8no0k.jpg
随州过去有句民谣:“十年九旱,暴雨水淹,发财靠命,吃饭靠天”。说的就是随州的地势和天气特点:十日不雨,即有旱情,一日暴雨,即可成灾。可见过去的随州人民靠天吃饭的不易。

然而,居住在随州南关草甸子街的老人们却说,他们世代都没有感受到过旱灾,因为他们这里有一处“百眼坑”,能够呼风唤雨,抵御旱情。

“百眼坑”位于现今的西城华中皮鞋厂位置。据说坑内有一百个泉眼,凡遇旱情,只要将坑内淤泥清干,用竹竿往一个泉眼里一捅,一百个泉眼里顿时全部涌出泉水,甘甜可口。百眼坑上空顿时白云齐聚,次日便汇聚成降雨,缓解旱情。久而久之,后人便把“百眼坑”改叫做“白云坑”,白云巷因此而得名。

传说,白云坑下睡卧着一条白龙,这条白龙触犯天条,被贬下界,因贪恋随州山水,在此小睡,不知睡了多少年?后人在它睡的身上建了一座汉东楼和一座文峰塔,醒后它再也动弹不得,只有常年睡卧在此。百眼坑的位置是龙首,是白龙呼吸透气的地方,若遇干旱,百姓用竹竿在泉眼里一倒腾,白龙感到疼痛,立即吐水,故会出现百泉涌水的壮观场面。龙尾位置在现在的污水处理场附近,那里曾经也有一处泉眼,叫做“汉东泉”,常年不干,泉水异常甘甜,方圆十里都有人来此提水,更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饮水。为纪念白龙造福,后人在龙尾处建立了一座庙宇,叫做回龙寺。在现在的回龙寺公园附近。

古迹今址

从西城南关口出发,拐过一片繁华的商业区,眼前出现一条狭长的街巷。旁人介绍说,是随州现存唯一一条老街草店子街。青砖、黛瓦、马头墙,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夹道而立,昭示着一份岁月的悠远和宁静。

080852ayyl0bym4b90b40l.jpg

《随州志》记载,草店子街原名汉东街,因老街北端的汉东楼遗址得名,后因沿街房屋毁于战火,新建房舍多系草屋,故名“草店子街”.由于过去的历史原因,街巷里宅连宅,户连户,自然村落七弯八绕,道路也随宅基地走向而弯弯曲曲。

080852kg8vv70ly9egwc80.jpg

沿着蜿蜒的街道继续前行,750米长的街巷,两旁多是砖木结构的瓦房,小青瓦、木板门面,老街里的建筑依稀保留着传统的明清风格建筑风貌。街巷里人口密集,沿街的房屋被精明的生意人利用这里建筑密集的优势,做起了小本生意“豆腐脑”“剃头发喽!”“打饼子!”沿街热闹的叫卖声中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080853tdf2xg77dmid427r.jpg

狭长的街道,两边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早餐摊贩,豆腐脑、油条、热干面、牛肉面、饺子、馄饨、包子、酱香饼…这些随州街头司空见惯的早点,在这里却另有一番味道。

古村记编辑摘录自网络

原标题:访古湖北 | 随州古城,汉东之国随为大,悠远历史至今传

来源:头条号/古村记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天王蝎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