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酱油瓶上有两个字很重要,以后看准再买!
金晶 TO: 2019-4-2 09:51 阅图
&:20260+
  
吃了这么多年的酱油
每次一到超市
看到琳琅满目的酱油品种
就会“强迫症”、“选择困难症”齐发
不知道该选哪一种
(有同感的小伙伴们握下手!)

只到今天才知道
买酱油原来也有那么多的学问
好不好吃在其次
关键是怎么样选择对的、健康的
下面这些小技巧
绝对值得你知晓
并告知你的家人和朋友!

9671f5a733a7caab51d02e85ea95320a.jpg


现在超市的酱油品种繁杂,
除了生抽、老抽,
还有诸如海鲜酱油、增鲜酱油、菌菇酱油、儿童酱油等等,
价格也比普通酱油相差好几倍。
这些贵酱油有没有贵的道理呢?

菌菇酱油、海鲜酱油

>> 实情:
多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

de25982eed8bb8631822411aa0abbded.jpg

大部分海鲜酱油里压根没有海鲜,
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
酱油中真正起到提鲜调味,
作用的是琥珀酸二钠等食品添加剂。

菌菇酱油的主要成分:
还是普通酱油中的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
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等,
只不过添加了少量菌菇提取物等。

总之,各种口味的酱油层出不穷,
但其本质都没有改变,
只不过添加了更多的鲜味物质。
购买酱油时不要被各种绚丽的名称蒙蔽了双眼。
买“原味”的、等级高的酱油就行,
烹饪时要少量使用。
儿童酱油

>> 实情:
纯粹是广告噱头

0e12028e5acd20c0a361f5e56a2797f8.jpg

现在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
开发出了儿童酱油,
贴上“儿童”标签的价格,
飚升是普通酱油的2.5倍。

一些消费者认为儿童酱油是低钠调料,
实际上,超市中儿童酱油,
产品钠含量并不低,
譬如某款儿童酱油,
8毫升中就有544毫克钠
约是1.36克盐(1克盐≈400毫克钠)。

★ 一句话总结:
酱油别迷信那些花里胡哨的,
买最普通的就行!!!
那么,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呢?
记住!一定要看清瓶身这三个地方
☟☟☟

1.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首先看酱油瓶身“配料表”
中的“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酱油好坏(营养和质量)
主要就取决于这项指标了。

acc0285d332609adc2da1b16e5ea7062.jpg

一般来说,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
则酱油品质越高,
鲜味也就会越浓。
根据这个指标,
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 合格酱油:
“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 特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

2.看是“酿造”还是“配制”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
所有酱油产品,
都会在包装上,
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置酱油。
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

32dce713bc76967a667692d65b29254c.jpg

▶ 酿造酱油:
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
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

d94975fdf465dd8baafec44a89c69630.jpg

▶ 配制酱油:
1、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
(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
如果加工技术不好,
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2、另一种是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

酿造酱油 PK 配置酱油,
绝对是酿造酱油更好啊!


3.看是“佐餐”还是“烹调”


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
——GB/TI8I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
成品酱油的标签上
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a808bce6eea1db649e9ce1b241c3a773.jpg

▶ 佐餐酱油:
可以直接生吃
比如蘸食、凉拌等
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
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 烹调酱油:
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
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
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
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
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吃酱油的一些讲究

1、这些人少吃酱油

酱油虽好
但患有高血压、肾病、妊娠水肿、肝硬化腹水
心功能衰竭的病人平时应小量食用
以免病情加重

2、颜色太深的不要买

有人认为颜色越深的酱油越好
其实,正常的酱油颜色会稍深一些
但如果酱油色泽太深了
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
这类酱油仅仅适合烹制红烧菜肴

3、简便方法防止酱油发霉

酱油的储存也要费心思
为了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
可以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
或者滴几滴白酒
都能起到比较好的防霉作用
       (来源:生活小窍门)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