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讯快报]无声现场的“尖刀利刃”——记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刘宇轩
金晶 TO: 2018-9-26 15:22 阅图
&:15690+
有这样一名青年民警,他青春阳光,朝气蓬勃。
仅从外表看,怎么也不会将他和血迹斑斑、扑朔迷离的凶案现场联系在一起。

而他却用自己的博学、坚韧和耐心,让一个个隐藏在阴暗角落的凶魔恶鬼无法遁形,为公安机关快速高效地破案和检方客观公正地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就是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刘宇轩。

他有一种执著努力和汗水终将被岁月铭记

“记得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当时觉得这个专业特别神秘,就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后来经过专业的学习培养,又读了研究生,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刘宇轩说道。

本科毕业后,适逢随县公安局成立,刘宇轩主动投身于随县公安工作中,当时条件差、人员紧张,他一人几乎参与了全县所有案件现场的勘验、法医检验、检材送检等工作,三年来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从无休假。

1.jpg


我们在做案子当中,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刘宇轩指着一本卷宗说道。“这是一个失踪人员的案件,这个人失踪之后,他的子女就报了警,将子女的DNA信息采集导入数据库,如果将来有一天,能在其他地方找到这个人进行DNA比对,就可以把这个失踪人员给找到。”

如今,公安业务尤其是刑事案件,大部分要经过DNA实验室的处理,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来完成,在刘宇轩的桌上,堆叠着厚厚的卷宗,这些都需要他在实验室来进行相关DNA提取工作。

他有一种担当

让死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

2010年12月28日,随州高新区发生一起强奸杀人焚尸案件。案发后,区、市两级公安机关穷尽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排查,省公安厅也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一直没有结果。

时隔7年后,刘宇轩以一种不服输的勇气,多次复勘现场、研判案情,最终运用DNA技术,一步步缩小了排查范围。

临近2017年春节,敏锐的他考虑到很多排查对象由外地返乡,正是采集血样检验的最佳时机,于是他主动放弃跟家人团聚的机会,终日守在实验室,饿了就以泡面充饥,第一时间对采集的血样进行检验。终于,刘宇轩比中淅河镇高岗村七组村民费某,使该案告破,给逝去的16岁花季少女以交代,让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

2010年10月9日凌晨,随县长岗镇发生一起命案,夫妻两人被杀害于加油站卧室内。因案件重大,专案组对辖区内及周边地区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并远赴全国各地进行调查,但一直未侦破。

2017年3月,刘宇轩协助随县公安局进行血样采集、检验工作,运用DNA技术确定了排查范围,建议以案发地为中心,对辖区内进行排查,很快,便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武某。正因为刘宇轩的快速检验、准确判断,为抓获武某赢得了黄金时间。

他有一种信念科技是提升侦查能力的终极力量。

在工作之外,刘宇轩还不忘对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交流、撰写专业论文。到目前为止,他已在国际、国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际顶尖法医学杂志《国际法庭科学杂志》(A类,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在国际顶尖法医学杂志《国际法医学杂志》发表论文(A类,第一作者)1篇,在国内权威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发表论文十多篇。由他研究的多种DNA检测方法,使随州的刑事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刘宇轩告诉笔者,上大学时有一位老教授曾教导他,“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不能想着升官发财,不要想着争名夺利,只要每天把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最后一样会取得成功,我一直谨记他的教诲。”

正是因为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让他在技术层面上屡创新高,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果。他爱岗敬业的精神,任劳任怨的作风,不求名利的品质,成为随州公安青年民警的典范。(通讯员 姜育庆)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