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如何才能买到不含激素的化妆品?
金晶 TO: 2018-9-11 14:56 阅图
&:14370+
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的常用药,用好了有奇效,它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调节代谢、免疫抑制等作用,但滥用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有很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护肤化妆品中违规添加激素引起的“激素脸”(激素诱发的玫瑰痤疮)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至于很多女性为之苦恼,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社交。
1.jpg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潮红、紫癜、色素减退或沉着、多毛,还可诱发痤疮、玫瑰痤疮、口周皮炎、毛囊炎、真菌感染、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854940ec3368b5d59d28e0c20fb21f10.jpg

激素真的很可怕吗?尽管激素长期外用有很多不良反应,但只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小,所以没有必要恐惧和抵触激素的外用。

a2c68b38f0f73b85c6701ed915a9de05.jpg

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激素?

此处省略1万字,因为皮肤病种类繁多,有2000多种,太复杂,而且同一种皮肤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也不同,首先应确诊,然后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识别药品中是否含有激素?激素软膏名字常为“某某松“,如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卤米松,糠酸莫米松,氟米松等等,但还有很多没有”松“的药膏也是激素,如地奈德、哈西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氯倍他索等等,不清楚的一定要咨询皮肤科医生或药剂师等专业人士。

d88d1994f3415b7016f5c7359d0e9d69.jpg

激素禁止加入化妆品中

正规的药品都会标明成分,而且在说明书中也会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但在一些“消字号“、”健字号“、”妆字号“的产品中,特别是所谓的纯植物或中药的药膏中会偷偷添加激素,一些小品牌的”美白“、”除皱“产品和湿疹膏更是”激素“的重灾区,很多会加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严禁被添加进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但是激素的效果显著,经常会被不法商家添加到化妆品中。

最常被检出的是地塞米松和氯倍他索丙酸酯两种糖皮质激素成分。地塞米松效果偏弱,氯倍他索丙酸酯比较强效。

这两种糖皮质激素,一般在药品中,医生都会建议你局部使用,而且一般不能超过两周,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

c466a880d5bf2244397c64ab2c2d7c2a.jpg

使用激素化妆品的后果

激素应用于化妆品中,可以说效果是立竿见影,对于美白、祛痘淡斑、去红血丝的产品中,如果效果特别明显,就要小心哦。

下面是网友的自述:

用了某微商的护肤品,一周后皮肤水嫩透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脸上长了很多痘痘,汗毛也比原来旺盛多了,脸颊处变得很干,像一层硬皮。而且产生了依赖性,停用后脸上的皮肤就奇痒难忍.

糖皮质激素会干扰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长期使用皮肤容易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变得非常敏感;一停用就会缺水、起皮、毛细血管显露,进而引起继发性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当然,有些人还会有色素沉着,多毛。


所以,在使用产品数周后,全面停用几天,发现脸上随之出现红疹、痘痘、红血丝、玫瑰痤疮等,这时候你要注意了!妹子你有可能中标了,你用的化妆品十有八九是有激素了~请马上停用。

特别提醒:凡是宣称快速、强效的护肤品一定不要使用。

6b614aed3b5e937c57b128f2b50de063.jpg

怎么避免购买到激素化妆品?

1.不要购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不全的产品,尽量避免选择三无产品,化妆品一般都会备案,大家购买时可以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网站查询产品是否通过备案。


2.看一下包装,国家批准的药物或化妆品,在包装上均应标明内含的成份。对不标明成份的,切忌使用。

70d373124ff110ff11bdc1e049917cc6.jpg

3.尽量选用正规渠道的大品牌化妆品(如大型超市、专柜等),大品牌的产品无论是产品技术、配方、工艺都比小品牌好,特别留意不正规美容院、朋友圈出售的产品,因为激素类化妆品在这里比较盛行。


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转载自优质公众号:皮肤科杨希川教授,作者:杨希川教授,已经获得授权。)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