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这些东西千万别和葡萄混着吃,后果很严重...
金晶 TO: 2018-8-26 10:07 阅图
&:15251+
                                                                                                         
正值葡萄季

一颗颗晶莹透亮
味美多汁的葡萄正在向你招手!

15239ff7f96ebbc2ba9a8d9d8f4ff6f3.jpg

别小看了这葡萄,营养价值还很高。
葡萄的营养价值

它能滋补肝肾、补血益气、健脑养神、防便秘的功效,是气血两虚、肺虚咳嗽、贫血等患者非常适合的康复营养佳果,葡萄中还含有较多的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葡萄皮也是一个宝,含有比葡萄肉更丰富的白藜芦醇,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尤其是紫葡萄皮中的黄酮类物质,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注意:葡萄不能和这些东西一起吃哦

1、葡萄、牛奶
07e20320dbdd952260555cdf20193fad.jpg


葡萄会强化肠胃的酸度,牛奶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腹泻。

2、葡萄、补铁药、补钙药

0997862ecf3078aa56dcad51f4f5cf50.jpg

鞣酸就像一块“吸铁石”,如果您正在吃补铁药和补钙药,也不要和葡萄一起吃,因为其中的铁和钙都会被鞣酸吸走,铁和钙还会凝固在一起,变成结石。建议隔开半小时后再吃。

3吃葡萄后立刻喝水

8ec6f912fdd54f7f58b71b13d1670b80.jpg

吃葡萄后立刻喝水,不到一刻钟可能会引起腹泻。因为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肠道蠕动,就会产生腹泻。

4葡萄、磺胺类药物、消化酶类药物

e13723b4c76d383ca2b5ed9b37d6d85a.jpg

葡萄含有酒石酸等酸性成分,它会改变肠胃酸碱度,影响药物的吸收。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磺胺类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大,但在酸性环境容易结晶。一些消化酶类药物,在碱性环境下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但在酸性过强环境下则容易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上述药物最好也与葡萄隔开半小时再服用。

葡萄如何清洗?

其实,想把葡萄洗干净也不是很难,只要掌握一点点小技巧就好啦!下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9e11e3fafb4b9f02ee9c28c7293bead6.jpg
葡萄不要揪下来洗

很多人洗葡萄喜欢一粒粒揪下来洗,觉得这样洗得干净。然而,事与愿违,从营养和安全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这样洗容易破坏果蒂,表面的农药和细菌可能会通过破口进入到葡萄里,污染果肉。另一方面,葡萄的部分营养也会溶解到水里流失。


65c5bc5c1a57606344afed536eb26c6c.jpg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先用流水成串冲洗后,再用剪刀将其剪成方便清洗的小串,如果不嫌麻烦,可以剪成单粒,注意不要刺伤果肉。

然后,将其浸泡10分钟左右,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少量面粉,以吸附葡萄表面的农药和一些灰尘等脏东西。

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17a1478c35aaf435d307b1682ddd62b.jpg

水中加一物,葡萄洗得特干净!

1、加面粉
面粉水的黏性比较大,把葡萄往面粉水里涮一涮,葡萄上的脏东西就被黏黏的面粉水粘下来带走了,所以葡萄会洗得特别干净。


76433f6efc741275cfa6d8eca3185b2e.jpg


具体做法:

首先,将葡萄放进清水盆中,水量没过葡萄,加入1~2勺面粉,和水混合均匀。

然后静置2分钟,用手拎着葡萄的主梗,在水中轻轻摆动,让面粉和附着在葡萄果实之间的杂质充分接触。

2~3分钟后,将葡萄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两遍即可。面粉有吸附作用,可轻松洗掉果肉缝隙间的脏东西。

2、加盐
食盐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在水中加点食盐清洗葡萄不仅洗得干净,还能消毒杀菌。

7f14b452fdda47366079b97e34516fa7.jpg

具体做法:

将葡萄加盐,均匀搅拌一下;泡20分钟左右,倒掉水;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加醋
用淡醋水和浓醋水清洗浆果,都可以起到灭菌保鲜的作用。

203d1b48b96fbeb91008db3fd67263d6.jpg

具体做法:

将葡萄放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醋水稀释液,快速轻轻晃动,让每只浆果都得到彻底清洗。然后倒掉醋水,控干或自然晾干即可。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