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吃菠萝前别再用盐水泡了!这样吃才能防过敏
金晶 TO: 2018-4-23 17:12 阅图
&:9150+
菠萝酸甜的口感、浓郁的香味,轻轻松松“圈粉”无数。

9ab34ce1444b1527f0e5e396258e504c.gif

菠萝,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因为,菠萝蛋白酶能有效分解食物中蛋白质,增加肠胃蠕动。
这种酶在胃中可分解蛋白质,补充人体内消化酶的不足,使消化不良的病人恢复正常消化机能。

说到菠萝就不得不提一下凤梨了,在这之前小编我是属于菠萝和凤梨“傻傻分不清”一族~~

菠 萝 ▼
f04598993f3222ca1c32fee93e665bf7.jpg

8ecf3751a2b7b7a6a02fb2629611b0e1.jpg
凤 梨 ▲

其实,菠萝与凤梨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种水果。市场上,凤梨与菠萝为不同品种水果;这就好比红富士苹果和花牛苹果一样。

菠萝 VS 凤梨有啥不一样
长 相 不 一 样

菠 萝 : 菠萝皮是橙黄色的,叶子带齿,菠萝削开后还要剜掉刺根;而且果肉要用盐水泡过才能吃。

凤 梨 : 凤梨成熟时表皮带青绿色,叶子较平滑,没有锯齿。削开的凤梨没有刺根,而且凤梨不需泡盐水,削皮后可食用。

0ed451630e387b6457a7913019fb0e2b.jpg

口 感 不 一 样

菠 萝 : 果肉比较硬、偏酸、味道比较浓,吃多了舌头就会有麻麻的感觉。

凤 梨 : 果肉比较软、汁液丰富、酸甜适中,吃多了舌头也不会有异感。

菠萝和凤梨的营养丰富,味道都很香甜,是不是同一种水果已经不重要了,好吃就行。菠萝虽然好吃,但是会让一部分人过敏喔~~

e14db17168c2a1d45a52591dc34026e9.jpg


菠萝含有一种叫菠萝蛋白酶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反应最快可以在15分钟内发生,这样的症状被称为“菠萝病”或者“菠萝中毒”。比如口舌发麻、呕吐、皮肤潮红、全身发痒等~~

很多人吃菠萝前会用盐水浸泡,这么做是为了脱敏。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认为,用盐水浸泡菠萝,并不会使菠萝中的菠萝蛋白酶失活。

一般常用的金属盐,比如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钾对菠萝蛋白酶的影响都不大,甚至还有研究发现氯化钠有助于保持菠萝蛋白酶的活性,目前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之一就有“盐法提取”。因此,用盐水浸泡菠萝并不会使菠萝蛋白酶这一“罪魁祸首”失活。

eb42ee035b90771e743be0ec33315aa6.jpg

怎么避免菠萝蛋白酶“作怪”?

防菠萝过敏较为有效、彻底的方法是,削好菠萝后放置于开水中煮2~3分钟,通过高温使菠萝蛋白酶失去活性,降低其对人体的影响。

菠萝蛋白酶在45℃~50℃就开始变性,到100℃时,90%以上都会被破坏,经煮沸后口味能得到明显改善。

重 要 提 醒 : 削菠萝时应戴手套,避免手部皮肤与菠萝直接接触后过敏。另外,对菠萝蛋白酶有明显、严重过敏反应的朋友,还是克制一下啦,谨慎食用。

f2c978ca39d3fcbed02fdd254ed2a10f.jpg

菠萝好吃那也得会挑呀!毕竟不是每个菠萝的口感都甜甜哒~~

选我很有讲究的

看 : 外皮青绿的菠萝不够成熟;外皮金黄的,说明菠萝已经比较成熟了,会比较甜。

闻 : 未成熟的菠萝闻起来没有什么味道,而外面淡淡清香的,切开后香气扑鼻的是成熟的菠萝,如果外表皮香气很浓烈且带酒味的菠萝说明成熟过头了。

摸 : 用手轻轻按压菠萝,坚硬而无弹性的是生菠萝;挺实而微软的是成熟度好的;过陷甚至凹陷者为成熟过度的菠萝;如果有汁液溢出则说明果实已经变质,不可以再食用。

80ce58518892d1304900a8c599f91598.jpg

吃菠萝容易,可切菠萝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之前跟大家分享的切菠萝方法,有小伙伴留言说太浪费了,所以今天出一个新的打开方式。
切菠萝的正确方式1、用菜刀切去菠萝带叶子的一端。

fd18ec94579a90b469a131be083f0c98.gif

2、菠萝竖起来削外层的皮,再去掉刺根。

3e40a90046349c98b0aab84135642901.gif

3、从中间将菠萝平分成四份,再切小块。完成~

74f66d01de530ed11b350e7e35ac0ea6.gif

吃上一口菠萝肉,顿时唇齿留香~

这样削菠萝确实很干净,而且也没有去掉很多的果肉,大家也不用心疼啦!但是稍微耗点时间,如果实在是懒可以买一个削菠萝神器,我听说30秒就削好一个菠萝了。

b2db603e77c6185ce13e42292c358c01.gif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gzlshzs)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