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防不胜防,你可能穿了一件假羽绒服!这些方法可以自测!
金晶 TO: 2018-1-31 10:12 阅图
&:10400+
最近几天,全国普遍低温,出门恨不得穿两层羽绒服!

然而你知道吗,你很可能穿了件假羽绒服!

b55568a8d76af37a85d9da3e459aa733.jpg

近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从去年入冬开始,行业内首次发现一种全新的造假方式:

“胶水绒”1什么是胶水绒?

“胶水绒”是一种形象的说法,造假方法是通过胶水粘绒剂将绒丝粘连成朵,掺兑到正常朵绒中,制造高蓬松度的假象,以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与此前掺兑粉碎毛、鸡丝绒的造假方式相比,胶水绒更加隐秘。

这种原料虽然还是羽绒料,但是没有任何保暖效果的羽丝或者绒丝,它们仅仅只是长在鹅身上而已。

931f4b2a80a1cb505fc1275cd3eeab65.jpg

胶水绒

以下两张图对比可以看出,正常绒朵中间有一个小白点,称为绒核,从绒核里出来很多的绒丝像一个个绒球。而胶水绒虽然看起来一团一团,但是没有绒核,一坨一坨的,这样的“羽绒”根本不能称为羽绒。

6ff35560cb8e40d2be55cf16a6ff9546.jpg

胶水绒

6d7409f303c98e1b4ce902ad199055c8.jpg

正宗羽绒

2017年以来,国内羽绒原料价格一路上涨,使造假现象频现。记者查询羽绒原料报价发现,从2017年2月开始,含绒量50%至90%的所有羽绒原料价格均大幅上涨。

以白鸭绒为例,含绒量为50%的原料价格涨到了150元/千克以上,含绒量为90%的原料价格已突破300元/千克大关。

含绒量是判断羽绒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而“胶水绒”正是针对含绒量所动的“手脚”。根据国家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的规定,服装成品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同时,含绒量越高,羽绒的品质越好,羽绒服装的保暖性越高。不过,含绒量中的“绒”有绒子和绒丝之分。绒丝细小,与大朵的绒子相比,不仅保暖性能差,而且也很容易钻绒。

以往,很多不法商贩都据此玩起“文字游戏”,在羽绒服填充物中加入大量价格更加低廉的绒丝。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羽绒服装分技术委员会,在修订《羽绒服装》国家标准时,还同时规定了绒子含量,要求成品中绒子占绒子绒丝总量的比例应大于90%。

所以,有时羽绒产品含绒量达标,但由于绒子含量不达标,也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

214775b6079b546d35415b91a14893ca.jpg

市面上在售的一款羽绒服标签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国家标准对绒子含量做出规范之后,将绒丝混为含绒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于是一些商家又想出了“下策”,“胶水绒”由此出现。

2.造假过程

一些造假作坊,正是在水洗和烘干过程中,通过胶水粘绒剂将低品质碎毛和脱落的绒丝粘连成朵,把“绒丝”变成“绒子”,使含绒量较低的羽绒原料摇身一变,成了高含绒量的高品质羽绒。

27b75450cf69e52680374cf148ba5a23.jpg

搅拌后“胶水绒”粘住木棍

3如何挑选羽绒服?

检查产品标识

服装产品标识必须符合标准,应有以下内容: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对羽绒服装来讲,更应标明填充物羽绒含绒量、羽绒种类及灰、白颜色、充绒量等,如果一件羽绒服的标识不齐全,缺项较多,应引起注意。

手摸

含绒率高,给人一种摸之柔软的感觉,且毛梗既少又小。毛梗多,摸之硬松,则说明质量欠佳。

用手捏

羽绒收缩性很大,含绒越高收缩性越大。一件羽绒服可缩成一个公文包大小,一床羽绒被可缩成一个枕心大小。

手指搓

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羽绒制品两边轻轻搓捻,会感到越来越薄,但很难把羽绒全部搓开,这是质量好的表现。如果一下子就能全搓开,并摸到了里外两层布,则说明含绒率低,如果感觉有一层厚物搓不开,则很可能是化纤棉。

手掌拍

将羽绒制品平放在桌上,轻轻拍出里面的空气,并观察其恢复情况。含绒率高者弹性好,会很快就蓬松起来,相反拍打时有灰尘,并有绒毛钻出来。很久才会鼓起来或稍微鼓一点,这种情况说明是劣质品。

a5b6be950f0a0418f9d84c7a4f09072c.gif

用鼻嗅

没有经过复杂工艺处理和严格水洗消毒的羽绒,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并会有病菌,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反之则无味。

试穿

将羽绒服穿上试一试,质量好的羽绒服只需穿两分钟左右,就可以明显感到暖和。

来源:新晚报(xinwanbao)、中国质量报、网易新闻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晶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