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门的工作,直接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直接的联系。9月14日上午9点,随州市农业局局长王炎林等农业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一行走进随广新闻台“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通过随州人民广播电台随广新闻AM1008频道、FM108频道、随州快讯网络电台直播,围绕农业部门行风建设和群众关心的“三农”话题,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和广大听众朋友现场提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随州市农业局局长王炎林(右)正在做客“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间 问政会上,王局长首先就农业局的职能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了详细阐述:
市农业局是主管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有以下十二个方面的职能职责:
一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起草农业发展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是负责对县市区种植业、畜牧业、农机、经管、农村能源等行业的业务指导;
三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质量的改善;
四是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开展农业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
五是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指导完善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承包合同、土地流转管理等工作;
六是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政策措施,为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七是负责农业建设项目的审核、申报和农业开发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工作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八是负责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
九是负责农产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及种子、种苗、种禽、农药、饲料、兽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登记、质量检测、鉴定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十是组织、监督全市畜禽防疫和动物检疫、检验和畜禽传染病的扑灭工作;
十一是管理全市农业涉外事务,承办有关国际涉农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事项;
十二是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近几年,党和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
(一)关于“三项补贴”的政策问题。
2016年起,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即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该政策一是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近几年支持重点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推动担保业务尽快实质运营,切实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关于农机补贴的政策问题。
2016年随州市共获得中央财政拨付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5430万元,其中随县2670万元,广水市1140万元,曾都区1620万元。
关于补贴范围及标准:依据农财两部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要求,湖北省2016年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0大类31小类69个品目。机具分类分档及补贴额情况详见《湖北省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可以在各县、市、区农机局查询。今年对水稻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粮食烘干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深松机械、大型植保机械和大型联合收割机等重点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关于享受补贴资金限额:个人年度内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万元,若单机补贴额超10万元的限购1台;种植大户(承包耕地200亩及以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年度内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总额不得超过100万元;农业企业年度内享受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总额不得超过70万元。(三)国家对畜牧生产的扶持政策:2014年,国家出台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项目规定对能繁母牛存栏达3万头以上的县市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对能繁母牛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场(户)进行补贴。安排湖北省能繁母牛补贴资金4400万元,一定三年不变。湖北省规定,2014年各县市区都享受该政策,2015、2016年只有随县、曾都区两地享受该项目补贴政策。项目资金直达各县市区,补贴对象为能繁母牛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能繁母牛存栏10头以下的不享受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县市区根据存栏量测算自定。
(四)关于动物防疫检疫及有关养殖收费标准问题。
省政府办公厅2004年下发了《关于统一全省生猪生产经营税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此文件规定 (1)牲猪防疫注射费每头1.8元;如同时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每增加一种疫苗加收0.9元。具体收费额度按实际接种疫苗数量据实结算,由生猪养殖户承担。国家和省统一安排并拨付专款的强制性防疫项目不得收取疫苗费。(2) 水排污费。畜牧部门已取消征收排污费,由环保部门负责排污达标环评验收。(3)凡允许收费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内据实征收。同时省政府还规定:屠宰检疫费、产地检疫费已于2015年10月1日暂停征收,暂不收取动物检疫费。
(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中央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这项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省委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两办21号文件也对全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认真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4年,随县整县推进;2015年,广水市、曾都区、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全面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地正在重点开展“回头看”,全面梳理,查漏补缺,整改问题,化解纠纷,确保“确实权、颁铁证”。目前全市的确权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探索出了一套比较规范的确权登记基本程序,形成了“成立组织、宣传动员、培训人员、调查摸底、农户申请、宗地图测绘、现场指界、问题修补、制作宗地图及相关资料、农户确认、结果公示、结果审核、建立登记薄、颁发证书、建立数据库、资料归档、成果验收”工作流程,为全面推开确权登记颁证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探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测量基本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航空影像(遥感)与实测相结合的地籍测量方法,便捷高效,成本较低,比较符合随州实际。三是探索出了一套有效化解纠纷的基本途径,对试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共性问题作出统一政策解答,分类解决;对个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矛盾化解机制,较好地解决了确权登记颁证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四是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管理的基本规范,健全了规范承包经营权管理档案,初步建立起了较为科学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管理平台。总体来看,确权工作已显示出积极明显的作用,不仅摸清了家底,明晰了土地产权,而且有效解决了承包地块不实、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的问题,化解了一些多年遗留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是市农业局一项重点工作,王局长谈到农业局在“三资”清理工作方面时,围绕随州市“三资”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阐述。
农村的资产、资源、资金统称“三资”。“三资清理”,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清查、整顿、完善。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们主要以市纪委《印发〈关于2016年全市开展财务报销违规问题等“六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随纪文〔2016〕3号)和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农办发〔2016〕21号)两个文件为统领,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自查自纠、复核、复查等专项治理工作,“三资”清理工作达到了七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我局及时召开了党组会,确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成立了由我负总责,党组成员、经管局局长王万涛同志负责专项治理组织协调工作的工作专班。各县(市、区)、街镇、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市、县(市、区)、镇(办)、村四级联网,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方案制订到位。根据市纪委和省农业厅要求,市农业局依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专门下发了《2016年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随农〔2016〕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全市5个县(市、区)、47个镇(办)同时出台了《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基本原则、治理对象、范围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
三是宣传部署到位。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将省农业厅、市纪委的相关要求和文件及时发至各县市区经管部门。二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通报了相关信息,确保联络畅通、形成共识。三是召开了专门会议。2016年5月6日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视频会后,市农业局专门召开了各县市区经管局局长参加的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动员会,各县(市、区)、镇(办)也分别召开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会。各村先后召开了“三个会”:即: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全市共召开动员会5041次、14244人数,各类报刊宣传15条、广播12条、电视26条、网络219条,张贴标语6074条、横幅668条,出动宣传车98次,印发宣传资料16699份、简报5期。各镇(办)、村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十严禁”、“十不准”规定》张贴到村、到组。为农村“三资”专项治理奠下了基础。
四是业务培训到位。我局今年通过多形式组织全市各级干部尤其是进行农村“三资”专项治理的业务培训,特别是组织了村书记、报账会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加学习后深有启发。全市共培训407次、9995人。
五是程序操作到位。全市“三资”专项治理分四步走:第一步:宣传发动。做到有方案、有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有动员会、有村级驻村工作组、有“三个会”:即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有举报箱、举报电话。第二步:认真自查。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完成省市报表,特别是纪委的自查表,整改表和分类汇总表;完成村级审计,确保问题的真实性;确保镇(办)、村全面自查到位。第三步:重点检查。完成镇(办)抽查30%,市、县(市、区)级抽查10%,对重点村、零报告村重点抽查,确保问题移送给同级纪委。第四步:整改落实。完成县(市、区)、镇(办)制定整改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对村级进行“三资”监管评议,确保专项治理公示到位。
六是自查自纠到位。在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阶段,全市949个村共自查自纠“三资”监管发现问题2945个、涉及单位515个、整改问题2031个,其中:“三资”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391个、涉及单位163个、整改问题254个;集体资金管理违规问题1381个、涉及单位305个、整改问题968个;集体资产管理违规问题428个、涉及单位134个、整改问题191个;集体资源管理违规问题327个、涉及单位138个、整改问题275个;集体“三资”民主管理违规问题418个、涉及单位155个、整改问题343个。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发现的违纪问题线索,给予有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的47人,组织处理3人,通报11期、14人。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检查督导到位。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全市各级组织力量对近年来农村“三资”监管反映问题较多,以及自查自纠零问题的镇(办)、村开展重点检查。市农经局全力以赴抓督导,局长王万涛带队到各县(市、区)、镇(办)调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督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镇(办)同步开展重点检查,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全市共抽查了47个镇(办)的277个村,其中有信访举报的村30个、自查自纠问题较多的村67个、自查自纠零问题的村39个、其他151个村。抽查发现问题472件、涉及村192、涉及金额1548.97万元,违纪金额387.56万元,目前已退赔17.56万元,还有370万元正在整改落实。其中市级3次督查,共抽查8个镇(办),18个村;县(市、区)级抽查39个镇(办),229个村;镇(办)抽查32个村。在发现的违纪金额387.56万元中:市级2.6万元、县(市、区)级379.65万元、镇(办)5.31万元,效果十分明显。擦亮随州农产品品牌,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助推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建设,市农业局工作卓有成效,王局长对随州市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进展和完成情况分别作了介绍。
今年以来,市农业局积极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形势,按照“抓农产品加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精深加工就是抓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以市委“十大工程”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发展。年初由我局牵头起草了《随州市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实施方案》,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各地也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和制定了实施方案。为及时掌控发展趋势,实施精准化调控,制定并下发了《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时间表、路线图与分月计划》、《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培植工程”月报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并制定印发了《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度,推进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建设的通知》,建立了局主要领导负责、机关科室、二级单位参加的包保责任制、一周报表、一季一次联席会议、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评等工作制度。每周在市农业信息网上将各地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建设开展情况进行公布。
在强化检查督办,全力推进“小进规”方面,我局做了如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大排查。根据市工商部门提供的全市所属的14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统计部门提供207家规上企业名称。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与市县统计部门一道对全市未进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大排查,同时给企业宣讲统计政策,提供企业进规的相关业务服务,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能进全进。经过排查,神农根茶、新欣农业、都市放牛娃、共富牧业等农产品加企业将陆续进规,据不完统计全市仅饲料加工行业一项将增加产值近10亿元,全市未进规企业的潜能较大。二是组建产业联盟。7月份,组织了创新米业、金禾粮油、康泰粮棉、神农稻香、沃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加入省优质稻产业联盟,这将为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市场主体和产业集群提供有益的发展经验。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对同星科宝7亿只种鸡孵化养殖、弘大畜牧高端雪花牛肉屠宰加工建设工程、欧博美油莎豆食用油加工、金悦食品甘薯综合利用等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强势推进,并积极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随县连续2年为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部农产品初加工奖补资金597万元。2015年,随州市成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5个试点之一,落实扶持资金2000万元;2016年,广水市成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12个试点县(市、区),获得扶持资金800万元。三是兑现奖补资金。对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奖补,共为33个单位和21件认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兑现了奖补资金95.5万元;对2016年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实奖补资金达404.5万元。在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一是培训引导。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进军资本市场,2月25日,组织全市4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召开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暨企业上市培训。二是提供融资服务。组织企业申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利用政府增信平台推荐农产品加工企业入池融资。共推荐11家企业申报政银集合贷和助保贷。三是争取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分支机构。先后与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关于设立分支机事宜进行了多轮洽谈,随州市有望成为全省6个首批分支机构之一,为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已对部分粮食加工企业进行了考核。
据市统计部门统计,1—7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300亿元,同比增9.4%,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8.57%,完成增加值48.9亿元,同比增9%,已完成年度任务的46.2%。
香菇产业是随州市农业主导产业,随州市素有“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食用菌生产打造成特色支柱产业,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随州市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香菇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生产艺复杂,技术性强,给菇农种植带来很大的劳动强度。为了减少劳动量,近几年随州市少数菇农在试验用工业石蜡浸棒(蜡棒)生产香菇,严重危及随州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石蜡是有毒的非食用化工产品,内含可导致肺癌、皮肤癌等疾病发生的稠环芳烃,人食用后可致很多种病。所以蜡棒整治工作也引起全市市民的关注,各级领导也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落实香菇安全生产,保护广大菇农利益,最后王局长就随州市推进“蜡棒”整治工作方面采取的有效的措施和整治效果进行了全面诠释。
为全面禁止“蜡棒”生产香菇,按照市政府统一布署,市农业局组成八个包保督查组,于8月中下旬,对全市14个“蜡棒”生产重点乡镇进行了督导检查。督导采取定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入户调查,随机调查了44个村、199个农户。此次行动主要有四个步骤:一是组织召开一次重点村组主要领导、部分重点种植户和各乡镇“蜡棒”整治专班参加的政策宣传会;二是发放《告菇农书》;三是检查各地落实“禁蜡”工作情况;四是深入重点村、组、农户,调查“禁蜡”宣传到户情况,香菇生产动态及 “蜡棒”生产动向。目前“禁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禁蜡”工作的认识明显提升。去年我们宣传“禁蜡”的时候,大部分地方都对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象三里岗、柳林等地以秋栽香菇为主,认为春栽很少,“蜡棒”问题不大,不需要重视,这次督查情况看,压力已经传导下来了,不仅镇委镇政府领导重视程度提升了,各村级干部也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禁蜡”态度发生较大转变。各乡镇政府都成立了“蜡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面整治蜡棒生产工作,明确了专项工作重点及各部门工作职责,下发了文件。部分乡镇还召开多次“禁蜡”推进会,部分乡镇做到了逢会必讲
二是底子基本搞清。从调查情况看,每个地方都将基本情况掌握得比较充分,“蜡棒”主要分布区域、数量基本都搞清楚了,洪山等主要乡镇,对今年存在风险的哪几户菇农都掌握得很清楚,这是“禁蜡”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是宣传培训大部分基本到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宣传落实到位,基本上做到家喻户晓。14个乡镇都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在重点村悬挂了横幅、张贴了通告,14个乡镇共发放《关于严禁使用工业石蜡浸棒生产香菇的通告》和《袋料香菇保水膜栽培技术手册》各三万余份,部分乡镇出动宣传车到村组及香菇交易市场进行巡回宣传。
四是“禁蜡”工作成效明显。督查组分别检查了随县万和、洪山、环潭、柳林、三里岗、厉山、尚市,曾都区洛阳、万店、何店、南郊办事处、北郊办事处,广水市吴店,大洪山风景区长岗的44个村、199个农户。2015年打蜡菇农51户,占25.6%,2016年计划打蜡和有打蜡趋势的菇农12户,占6%,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下降88.3%。今年,由于“禁蜡”宣传及时有效,大部分石蜡经销商今年都还没有销售石蜡,并表态以后不再采购和销售工业石蜡,部分菇农也表示目前没有地方可以买到石蜡。
最后,王局长表示:为发展随州特色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感谢农民朋友一直以来对农业部门的关心和厚爱,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农业局将时刻保持与广大农民朋友们的联系,及时倾听广大农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促进随州市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