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华声历史频道将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去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惋惜,让人沉思……
随州, 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武汉,西接襄樊,北临信阳,南达荆州,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
历史文化
随州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作为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编钟之乡”光荣称号。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诞辰日,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问祖,随州厉山因此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城西墩擂鼓出土的战国早期古文物——大型成套编钟震惊了世界,改写世界音乐史;被称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
曾侯乙墓与随州
1978年春,湖北省随州市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楚楚”就是以鹿鹤为原型。
随州曾侯乙编钟表演第一次奏响:1978年出土时,考古人员在随州一处修理厂内试敲响过编钟。1978年建军节,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在驻随炮兵师某部礼堂,被敲响。
第二次奏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商》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2008年为北京奥运健儿喝彩奏响音乐
奥运世博音震世界20世纪80年代,编钟复制件在省博演奏厅每天多场次演奏,接待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英国前首相希思、德国前总理科尔等多个国家的首脑。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自1983年成立以来,编排了100多首古今中外名曲,每年演出1600余场,涉足20多个国家和地区,6亿多人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了编钟的神采,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中国聆听了编钟演奏。编钟敲响随州之音 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
来源:华声在线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