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随州小区电梯困人1小时获救破纪录 市质监部门慎重回应
金戈 TO: 2016-8-10 15:18 阅图
&:20680+
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8月1日起已经施行。《办法》规定,市区电梯困人,接到报告后,维修人员必须30分钟内到场,市区外的1个小时内到达,被困时间超过1小时,最高可罚1万元。据媒体记者梳理的近年来随州小区电梯困人的典型案例来看,2013年12月23日,随州清河路一小区一男子深夜回家,电梯启动不久突然停止运转,停留在二楼与三楼之间的阻碍墙处。经消防官兵近1小时救援方才脱险,所幸身体无大碍,这一电梯困人事件也是媒体记者目前整理发现的最长的随州电梯困人事件。
450x450.jpg
另外,2016年3月5日晚8点,曾都文峰社区一小区电梯到达一楼后并未停下,继续下陷60公分,导致8人被困电梯40分钟,物业保安赶来也无法打开。最后特警和消防人员赶到,被困8人才平安脱险。(案例.来源楚天快报)
2016年4月6日9时19分,随州市曾都区厥水河边一小区35号楼电梯故障从9楼掉至7楼,电梯内1名群众被困。接警后,曾都消防中队迅速出动两辆消防车、14名官兵赶赴事发地点进行处置。消防官兵到场后,经过几分钟的努力成功救出被困的人员......所以,在随州电梯因故障发生困人事件屡见不鲜。(案例.来源楚天快报)
近日,随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通过媒体,结合《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实施,针对随州近年来发生的电梯困人的典型案例,全面进行了回应和解释。
市质监局特设科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针对电梯困人事件,《办法》有比较细致的规定:电梯使用单位是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义务、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的主体。也就是说,谁是电梯使用单位,谁就要指定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时,要组织实施救援等。
电梯维护保养,应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及时实施应急救援。如果电梯出现故障,有人员被困,接到困人报告后,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抵达现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果乘客被困电梯轿厢超过1小时,可对物业公司等电梯使用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如果市民投诉救援单位救援不及时问题,查实后将严格依规执行。
电梯检验不合格责令停用并罚款
据悉,目前,全市已安装投入运行的电梯共有近3000台,有垂直梯、手扶梯、自动人行道三类,主要安装在商场、小区、医院、酒店、车站、企事业单位等。从电梯安全常规监管来看,目前随州电梯总体安全平稳。近年来,随州没有发生电梯安全事故。但电梯停运、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
对于市民关注较高的电梯超期未检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随州超期未检的电梯有39台,其中城区18台,随县11台,广水10台。对逾期未检电梯的责任,《办法》提出了社会共治的方式。所有的电梯首先要确定电梯使用单位,使用单位要确定维保单位,电梯检验应当在安装单位或维保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
据统计,全市目前有在随注册成立的、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公司有11家,外地驻随的维保公司有近30家,都在为随州的电梯提供维保服务。
随州电梯检验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走访城区沿河大道、青年路等多个住宅小区和大润发商场看到,电梯里都已加装统一的电梯年检标识。《办法》实施后,如果发生检测后,电梯维保单位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及时整改的,检验机构将及时出具不合格的报告,质监部门将根据报告责令电梯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处罚款。
“三无”电梯修换谁来管
办法有明确规定
使用已久的老电梯,没有物业管理、维保单位、维修基金的“三无”电梯,大伙最担心出安全问题。《办法》专门对老旧、“三无”电梯隐患整治作出了明确规定,由基层政府统筹进行综合治理,居民自主协商决定、基层组织协助推动、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基层政府指街道、乡一级政府,采取基层政府出一点、基金补一点、居民掏一点的方式予以解决。《办法》规定,电梯是业主的共同财产,电梯在运行和维保中产生的费用,理应由业主共同承担。对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住宅小区,当电梯需要修理更新改造时,所需的资金应按规定程序从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对此,市质监局特设科负责人表示,简单的说,就是“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
市民乘用电梯有规范文明乘梯要牢记
《办法》还对乘客乘坐电梯也进行了规范。《办法》规定,乘客乘用电梯,不得违反电梯安全警示标志操作电梯;不得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电梯;不能采用扒撬等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门;不能拆除、破坏电梯的安全警示标志、检验合格标志、报警装置、安全部件及其他附属设施;不能在超过额定载重量时乘坐电梯;不能有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和他人乘坐安全的行为。同时要求监护人应履行监护义务,保证被监护人安全、文明乘用电梯。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金戈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