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在随州长大的欧阳修
楚刘飨 TO: 2013-6-10 09:10
&:8064+
  大家知道,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坛盟主,还是个学者型官员,而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他的“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诗;他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词;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一直浸濡着人们的文化素养,成为世代相传的经典名句。
  但也有人不知道,欧阳修虽然不是随州人,但在随州长大,可以说随州是欧阳修的第二故乡。他的童年足迹是在这片天空下蹒跚启蒙,他的少年情怀是在这方水土中孕育、成长,为他后来的为文、为官、为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他留给随州的只有寥寥数语,这足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纪念的空间。
  荻画学书母爱如水
  欧阳修祖籍江西永丰,出生在四川绵阳。父亲欧阳观时任绵阳推官。4岁那年,父亲病故在任上。只有30岁的母亲郑氏,只得扶携幼儿稚女远道投奔在随州任推官的小叔子欧阳晔。在欧阳修散文《与高司谏书》开篇说:“某平十七时,家随州。”当时,欧阳晔安置他们在城南定居下来。那时,城南有学堂、衙门、寺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有一处私家园林。“独城南李氏为着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
  虽然,欧阳修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进士出身,朝廷命官,但廉洁自持,自为布衣。家里穷得没有钱买学习用的纸和笔。欧阳修的母亲就地取材,因境施教。就用河边长的芦苇杆当笔,沙土当纸,用父辈发愤苦读求得功名以及振兴家门的愿望,教育儿子读书写字做文章。从此就有了一个“荻画学书”的历史典故。母亲就这样培养出了一个“大家”。这是一个母贤子孝的故事,也是现代家庭教育“言教、身教、境教”的典范。数年后,欧阳修家中无书可读,就向邻居借书抄书,常常是刚搁下笔,就能背诵如流。习作诗赋文章,笔墨老练,像成年人的作品。后来,欧阳修因直谏被贬宜昌当县令,他母亲还谈笑风生:“吾家故贫贱,吾处之有素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后来被封为“韩国夫人”。
  乞书以归书山有路
  欧阳修十岁那年,在邻居家的破书筐里翻到一部残破的《昌黎先生文集》,他向主人家讨回这部韩愈的文集,并贪婪地诵读起来。“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韩愈文章的博大精深内容,他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韩愈文章汹涌澎湃的气势,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一直把这部文集带在身边,不断研读。这一偶然的机缘,为日后诗文革新运动埋下了一颗种子。公元1023年,17岁的欧阳修首次参加随州科举考试,他的《左氏失之诬论》写得很出色,但是,由于赋论题没有严守官韵,结果落榜。三年后,他再次参加考试,顺利过了关。然而,次年春天荐名参加礼部考试,又一次名落孙山。科考受挫不气馁,他带上自己文稿到汉阳拜访着名的学士胥偃。胥偃读了他的文章,非常赏识他,留置门下,悉心指点,并携他同赴京师,推荐他参加国子监考试。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他。公元1029年,欧阳修春试国子监,秋赴国学解试,两次夺魁。第二年正月,他参加晏殊主持的礼部考试又一次夺得第一名。三月,经过崇政殿前仁宗御试,录取为甲科第十四名进士。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二年的政治和文学生涯。他一生勤奋写作,着述丰富,以自己卓越才华和创造性思维为北宋中期文坛、学坛、政坛奉献了许多新的观念,开启了许多新的门径。对宋代文化的繁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文学、史学、经学发展功不可磨。
  然予之长山高水远
  对于一个在此生活过十几年而且还是自己学习、受教育和生长发育的地方,那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藏起一个深深的思念。欧阳修27岁时,专程回随州看望叔叔,还常与童年好友书信来往。公元1033年,他的好友李佐修筑亭园,欧阳修为之作《李秀才东园序》。他在序中写到:“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庭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出而显着,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百年间未出一士,岂其庳贫薄陋,自古然也。予少以江南就食居之,能道其风土,地既瘠枯,民给生不舒愉。虽丰年,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欧阳修认为随州发展不够,没有名牌产品,没有名人效应,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没有令人值得夸耀的地方。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一般来讲,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象有时比现实美好。乡思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不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孽者抱,昔之抱者木卉,草之茁者丛,荄之甲者今果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欧阳修忘不了随州,随州更忘不了欧阳修。明朝时期,随州怀念欧阳修,修建了一座白云书院。现在,人们纪念先贤,办起了一所欧阳修中学,一家白云书院。把随州建设好、发展好,是欧阳修的愿望,也是我们的心愿。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