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走进白果园
花语杰 TO: 2013-6-10 09:01
&:4631+
  顺着蜿蜒崎岖的盘山路走进洛阳白果园,不管你在哪个方位,哪个山头,都能看到令人心醉的景色:阳光下的山脉、树冠、翠流涌动,光与影在这里交融,展现不经雕饰的自然美;蓝而透彻的天、白而绵延的云、翠绿的从山和绿中泛着金黄的银杏树相互映衬,讲述着白果园古老的传说。
  恬静、朴实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金灿灿的黄色中;千年的银杏树、快乐着小狗、流淌的小河、树下做活聊天的村妇,一切都是那么温馨、自然。农家乐的餐馆里正在用农家小菜招待客人。主人端出一盘刚炒好的白果请我们品尝。主人说,到了深秋,银杏叶都黄了,景色会更漂亮。
  在永兴村周氏祠附近,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银杏树下拾白果。老人说:“看见我家的新房了没?两年前盖的,三间两层。家里的主要收入都是靠银杏,果、叶都可以卖钱。”老人叫张国城,以前家里只有3棵古银杏树,后来看到银杏种植效益好,近几年就在自留地和房前屋后栽植银杏树,加起来有5亩地左右,目前挂果的银杏树500多株,还有两亩多的银杏树苗圃,银杏果加上银杏叶,每年能收7000多块钱。
  白果园里的农户靠银杏发家致富的比比皆是,骆畈村村民史明德是镇里最早靠种植、嫁接银杏走上致富路的人之一。史明德是曾都区政协委员、乡土拔尖人才,20年来一直研究银杏树嫁接及幼苗的扦插技术。在银杏价格的“黄金时期”曾有百辆自行车来拖他的银杏树苗。
  这些人来自京山、襄樊等地。镇里的干部孙强介绍说:“他不但自己种的好,还把银杏树苗送给附近的村民,免费手把手地教大家管理、嫁接。”史明德说,他从1984年开始就全部种树不种粮食了,规模虽然不大,在好年景里一年能挣四五万。在种植银杏树的过程中,他们家由土坯房变成了三层的楼房。
  目前,白果园的村民们正乘着举办银杏节的东风,调整种植银杏的计划,把银杏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他们致富的梦想。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花语杰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