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神农洞前的遐思
女人花 TO: 2013-6-10 08:54
&:5702+
金秋十月,我和几位朋友应邀到鄂北随州参加关于炎帝神农文化的研讨,考察随州的两张“文化名片”——神农故里与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家父曾打算把我培养成一个中西医贯通的医生。于是,在我启蒙之后,即让我背汤头歌诀,读《神农本草》。《神农本草》作为中医的医学经典之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教科书。在我幼年好奇的心里,一直想探询有关神农氏的事迹,也问过作为乡村医生的父亲,他也不甚了然。及长,听到不少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后来又得知炎帝神农氏乃诞生于古随州的厉山(又称列山)脚下,但长期以来苦于没有机会探访神农故里,瞻仰华夏人文始祖神农的诞生地。现在机会来了,作为从幼年时代就神往神农故里的炎黄子孙,怎能不兴奋莫名呢?因此,到达随州的翌日清晨,我们就在随州市委宣传部长雷文洁女士的带领下向距随州市区仅20余公里的厉山镇进发了。?
厉山镇外,姜河汩汩流淌,厉山莽莽苍苍。五千多年间,炎帝神农就诞生在厉山(又称九龙山)第七座山山坡上的一个山洞里,从此,华厦民族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们一行在导游的引导下,在雷部长和厉山镇党委书记的陪同下,缓步走过可容纳四千余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神农诞辰时进行祭祖活动的神农文化广场,向矗立于广场的神农氏汉白玉雕像行注目礼,参观了炎帝宫里有关文物的陈列室,尤其是瞻仰了那张由美籍华人积三代人珍藏辗转送回交给厉山镇的神农氏的画像,然后缓步登上山场,来到神农洞前。只见厉山第七峰半山坡上有一个很普通的山洞,据说原来洞深达数里,后来已堵上,只有洞口可供参观瞻仰,这里就是相传五千多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故称为神农洞。?
站在这个很普通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农洞前,我陷入了沉思。?
遥想悠悠五千多年之前,人类正处于童蒙时期,自然环境险恶,生产能力低下,人们还处在茹毛饮血,以兽皮、树叶为衣,筑穴而居的时代,神农氏大智大勇,从杂草中选出五谷之苗,削木为耒,揉木为耜,教人稼穑,让人类从此进入农耕时代,创造了农耕文明,惠及子孙万代。?
更令人难忘的是,神农氏为了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走遍江汉大地以及数百里之外的神农架,尝百草,发现各种可以治病救人的中草药,后人据之撰成《神农本草》一书,为创建中医药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正是炎帝神农氏,教会人们“日中而市”,进行以物易物的最原始的贸易,开始了物资流通和商贸活动,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还是炎帝神农氏,与北方另一部落的领袖轩辕黄帝,由战争而和平共处,共创华厦民族的文明史。?
历尽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厉山上的神农古洞依然屹立于斯,向华夏民族的子子孙孙诉说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神农古洞前的遐思,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华厦文明的悠久和灿烂、认识到炎帝神农文化创新而务实的本质、也更加认识到发扬华夏文明的光荣职责。?
滔滔涢河与氵厥河之水,奔流不息;肇始于五千多年前的神农文化和两千多年前出现的改写中国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都表明随州是华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座向全世界展示灿烂华厦文明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教授、着名文艺评论家
何镇邦)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