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尝百草,第一个发现野茶,被茶业界奉为“茶神”,为随州创造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州市茶叶产业迅猛发展,跻身湖北茶业界五大茶区。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全市茶叶产业出现产品结构性过剩,许多茶场经济效益出现严重滑坡,有的甚至停产关门,弃园抛荒。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28.7万吨,金额5.47亿美元,被列为商务部重点监管的农产品之一。而随州市主产的绿茶,又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茶类,出口达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1.9万吨,3.9亿美元。面对随州市茶业现状与大环境、大气候的强烈反差,不得不引起随州茶人的思考与探讨。
一、随州市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龙头缺位,难与市场接轨。浙江是经济强省,但浙江茶业却占有全国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湖南、安徽、原出口茶叶必须经过湖北口岸,但现在已远远超过湖北,究其原因是他们都有五千万至五亿元的龙头企业若干个,在当今生产过剩的社会,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在本行业里能与对手抗衡的龙头老大牵头,并将其社会资源最佳整合,方可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尽快培植随州市茶业重点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联合发展机制。目前,随州市茶产业表现为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品牌杂乱,标准不一;生产场家及茶商间相互杀价,无序竞争,对内相互制约,对外无竞争合力。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严重脱节,种植的盲目采摘,加工的粗制滥造,销售的漫天杀价,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链。
产品结构传统单一,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市茶叶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保持以传统烘(炒)青为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量和质都难以满足客户要求。单一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其市场营销只能以零打碎敲为主,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更谈不上走向全国,进入国际市场。
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随州市茶园面积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市场决定产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拉动,随州市茶产品无法成规模地占领市场,迫使大量茶叶生产者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不得不遏制产出,处于半生产半停产状态。
二、振兴随州市茶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深化认识,加强领导。茶产业具有非耗资源性、环保型、生态型、健康型诸多特点,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随州市茶叶经济的巨大资源优势和经济潜力,从随州市与省内外茶叶产业发达地区的很大差距中,看到随州市茶叶产业的较大发展空间;充分认识发展茶叶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积极意义。
理顺体制,完善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随州市茶业管理工作一度出现近似真空,自生自灭的状态,2003年云峰山茶场牵头成立了随州市茶叶协会,但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来协会工作未能较好的满足全市茶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名存实亡。因此,建议由市供销社牵头对随州市茶叶协会进行改组,改组后的茶叶协会挂靠随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并在全市范围内组建若干茶叶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在全市茶业中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网络和完备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将随州市茶业做大做强。
强化市场监管,走品牌战略之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更加重视。全国各地开展执法检查热潮,但随州市此项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力度不大,给一些不法商贩提供了制假售假的温床,他们从广西、云南等地大量廉价购进低档茶叶,然后用“三无”材料包装,冒充本地品牌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严重损害了本地品牌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为此,建议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对违法经营者要给予严厉打击。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那些不具备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小茶企,与有资质的大企业联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重点扶持一个省级以上着名品牌,以品牌带动随州市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联合发展之路。龙头企业拥有先进管理经验、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及广阔的市场营销网络,而其它小型茶场拥有大量的原料。因此,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周边小茶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让管理优势、技术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为了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建议市、区(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力争在市级农业产业化茶叶企业中培植一个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坚决制止各职能部门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切实帮助企业排除发展中的各种障碍,促使企业间健康有序地联合发展;三是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想方设法帮助茶叶企业理顺融资渠道。可采取专项封闭贷款,跟踪管理,专款专用,切实帮助茶叶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四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搞好茶叶产业项目开发。如“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有机茶开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等多渠道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五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将茶叶作为特色农产品产区(如万店菜豌豆)进行项目规划立项,纳入区域经济统筹规划。
(作者系随州市云峰山茶场场长)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