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从随州桃花节说开去
威兔 TO: 2013-6-10 08:06
&:4473+
我在前些年,写过一篇短文“致某些‘节’、‘庆典’的邀请者”:既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更不要劳民伤财。鲁迅有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假大空的节不要再搞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随州我赶上了桃花节的一个大尾巴,令我对办节刮目相看。
    中国有节令歌:“正月是新春,二月是花朝,三月是清明……”2008年3月下旬,因公出差随州,恰逢“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的20日上午,随州在尚市镇举办桃花节,参加者多是农民、科技工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省内外购销者、基层干部、旅游部门及旅游者。下午,公事办毕,我们才驱车前往,到达目的地群金村近一个小时。
    在群金村,虽大会早散,简单的广场上仍然是人挤人,卖东卖西的,旅游者自己照相的,男男女女,精神面貌好,气色好,特别是少女少妇,真个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我们和随州日报一行人,落坐在村民小组长老周家里,我还和他攀了族人。他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留在传说的“精卫填海”的天津市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我问他除办“农家乐”外,种桃去年纯收入多少?他说5万多元。村会计来了,我问他种桃一年收入多少?他说4万元。我又问他,一年得补贴多少?他说:“4500元,村支书5000元”。群金村现有成林桃树6000亩,2008年开始每年以新增500亩推进。全村有300多户人家,户平收入2万元;11户属贫困户,一半因生病,一半痴呆傻,但温饱无忧。
    随后,我们到了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桃园,我问会计:“桃三杏四香五年,第三年一棵树的桃能卖多少钱?”,他说:“管理差的四十元,一般的六十元,好的八十元。”这时,来了一位59岁的“老转”,五大三粗,着旧式军装,脸呈古铜色,是卸任的老支书。当年,他带头种、种得早,从郑州农科院引的种,与本地毛桃嫁接。他引我们去看他的桃园,桃花矮、粗、壮,枝子展得开。问他一棵树的收成,他说扯平130元。
    自始至终陪同我们的是老张,53岁,当年在管理区任过书记,现在是尚市镇管水利生产的专办主任,我问他一月能拿多少钱?他说2000元,抓得好,有奖;抓不好,倒扣。随后,他给介绍镇的基本情况,人口5.1万。农民不愿出去打工。全是市委、市政府抓特色农业抓出的结果。尚市镇现有葡萄1.5万亩,桃园3.5万亩,镇国土面积大,210.3平方公里,云梦县的三分之一。返城时,我问镇里同志:“尚市镇是怎么来的,尚姓有多少人?”他们说过去只是一个小店子,全镇没有姓尚的。我逢场作戏,附会给它一点新意:“崇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吧!”大家都笑了。
    号称万亩桃花园,其实是3.5万亩,好大的气候!在市里,我询问市委书记马清明、副书记刘安民和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彭明方,市内桃园是怎么来的?他们说,早些年罗清泉同志调查随州之后,叮嘱要兴避灾农业、节水农业,他们听进心里去了。
    彭明方告诉我,除桃花节外,洛阳镇有银杏节,那儿有华中最大的银杏群落,千年以上的银杏有308棵,百年以上的银杏有17500多棵,与毗邻的安陆、京山的银杏连成了一条宽大的银链。因为游人如织,农家乐让农民收入颇丰。还有适时的兰花节,以随北的万和镇为中心,年销售兰花近亿元。现在,这里的野兰花是严禁采挖的,家养的兰花行销韩国、日本等。从人到兰草,再没有了为牟取暴利,而变成疯狂的“君子兰”的。随州还有香菇节,三里岗是鄂豫陕香菇的集散地,价格也牵一发动三省,2007年出口近1亿美金!
    这个节,那个节,随州玩龙头的节是什么?炎帝神农节。办节,以人为本,就得以神(农)为主,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农耕的开创者。传说炎帝神农诞生在随州,丧葬湖南炎陵县。野茶是炎帝神农第一个尝百草品出来的,故尊称他为茶神,随州北部本属茶圣陆羽讲的中国主产茶的八块地方之一的山(大洪山)南,更有车云山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原属信阳,1955年鄂豫重划地界时划归随州,所产毛尖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近读蒙文通光生的《古史甄微》,先生说,推论的“古学”有齐鲁、三晋、荆楚三方;地域有三条: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以传说的“炎帝”、“黄帝”、“泰帝”(太昊伏羲氏)之名分称“炎族”、“黄族”、“泰族”。泰族祖居滨海地区,黄族出于西北,炎族则在南方。泰族姓风,后消亡了。炎族、黄族融合,才有了炎黄子孙。
    离开随州时,我又问彭明方:小麦、水稻等曾经不也是随州农业的特色吗?彭说,粮食是农业中心的四大产业之一,现在又有新特色了。小麦我们不及北方,水稻不及江汉平原,油菜不及荆门荆州。但随州绝不放松粮食生产,年产小麦8亿斤、稻谷18亿斤,还有杂粮等,粮食总产达28亿斤。
    节不在办不办,办多少,关键在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大作用就大办,小作用小办,没有作用不办。办节一定要有文化内涵,有人文精神。桃花节、香菇节、银杏节,既有物质,也有文化。有一位学者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汉字文化比,目前在世界的影响前者大多了,不无道理。
    中国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孙家正同志说得好,文化是从哪里来的?以人化文;文化有什么作用?以文化人。
(作者:周年丰)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威兔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