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随州曾都区近现代名人系列 之四:政界、军界名人
花语杰 TO: 2013-6-10 07:54 阅图
&:445915+
随州曾都区近现代名人系列  之四:政界、军界名人

张伯烈(1866或1872—1934年)   民国政要。字亚农,号益三。西城南关草店子人。1904年经张之洞选拔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在东京时创办湖北地方自治研究会。1907年回国,任粤汉川铁路公司总理。年余再赴日本学习法政。1909年被推为湖北留日学生代表,回到汉口进行维护铁路权斗争,并晋京请愿,迫使清政府同意成立湖北商办铁路公司。1910年任河南提学使,创办开封女子师范学堂。后南下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当选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13年4月当选为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并被评为武昌起义乙等勋。国会解散后任总统府政治咨议,发起组织共和党,任共和党北京本部干事。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张伯烈劝黎不要接受以示反对。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秘书、军政府湖北劳军使。1922年任众议院议员、副议长。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许张为湖北省省长,张伯烈伙同议长吴景濂积极为曹锟购买选票,后因曹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被囚,事遂未成,仅任两湖巡检使署秘书。曹锟、吴佩孚倒台后,张伯烈北上,在天津当律师。1931年,末代皇后文绣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与溥仪离婚,聘请张代为诉讼并出庭辩护,名噪一时。晚年定居北京皮库胡同。1934年病逝。着有《商办湖北铁路意见书》、《假定中国宪法》等。

叶秉甲(1876—? )    国民党陆军少将。字湘皋。清末炮兵科举人。1903年赴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4期。曾任清军第八镇(武昌)教育科提调。1912年起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长,教授兵器学共九期(保定军校就办到第九期为止)。1924年3月7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李继桢(1877—1954年)  报人,着名律师。字希愚,号愚庵。安居人。1898年考中秀才。1903年乡试第十六名举人。曾担任过湖北石首、黄安两县科举考试阅卷师。1906年赴东京私立法政大学留学。1910年回国后历任湖北省咨议局选举筹备处委员,河南开封法政学堂教习,河南新郑、陈留等县知事。辛亥革命后,历任湖南汤芗铭督军公署政治顾问、秘书长,长沙《大公报》特约撰述及官书报局编纂,湖北黎元洪督军公署政治顾问。1916年参加反袁运动,参与策动湖南、四川独立。1917年参加讨伐张勋运动。1919年为上海《大公报》、北京《新民国报》、《工商报》记者。1921年任皖系军阀、浙江善后督办卢永祥公署顾问。1925年任财政部湖北新提关监督。1927年后因不满国民党清党,专门从事新闻记者及律师职业。抗战期间任四川省政府参赞,川军刘文辉集团军(二十八集团军)司令部参赞、高级顾问,兼成都《华西日报》特约撰述,发表有抗战论文500余篇,宣传抗战必胜,对稳定四川人心、鼓舞抗日士气起到了一定作用。1940年回乡闲居。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政府顾问。1946年迁居汉口。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委员。1953年6月被聘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着有回忆录《北洋谈往》3卷及《社会显微记》、《李瑞兰大义灭亲》等文艺作品。

彭介石(1877—1960年)   民国政要。字巨川,号贞一。洪山人。清末拔贡。毕业于两湖师范学堂。曾任直隶省咨议局议员。武昌起义后任中央军政府秘书长。1913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5年参加倒袁活动。1917年南下加入护法军政府,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兼秘书,后到北京任国会议员。1923年10月受贿5000元选投了曹锟一票,被人垢骂为“猪仔议员”。后历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绥靖公署军法处长、武汉行营秘书长、省水利局局长、省参议会议员等职。建国后寄住四川万县。1960年病逝。

李继膺(1879—1963或1966年)  报人,着名律师。字仲韬、仲弢,自号猿公。安居人。李继桢之弟。1898年考中秀才。1903年获乡试第五名,与兄李继桢同科中举。1905年留学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律系。1909年回国后任湖北法政学堂教员、课外谘议发行所编辑主任、省谘议局议员。1910年被聘为省方言学堂交涉科员、教员。辛亥革命后任省议会议员。曾任北京辛亥革命机关报《国光新闻》、天津《天民报》总编辑,不久回鄂就任共和党机关报《群报》总编辑。1913年任湖北省律师公会会长兼黎元洪督军公署顾问,参加讨袁斗争。1921年任北京《成报》总编辑,发起“北京湖北同乡会”驱逐湖北督军、北洋军阀王占元。后任省第二高等农业学校校长,北京私立女子两级中学、国立女子大学国文教员,《宣南晚报》总编辑。1929年径何成浚介绍,任国民党郑州讨逆军第九军上校军法官。后曾任河南遂平、罗山和湖北宜都、嘉鱼等县县长。1938年武汉沦陷后入川,历任四川省政府律师顾问、乐山专署中校军法官、军法执行总监高级军法官、军事委员会第二届谘议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平汉铁路法律顾问、湖北省参议会议员、省立医学院国文教授等职。1948年任湖北省人民和平促进会干事。建国后任湖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曾参加中苏友好协会。1953年6月被聘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有《清末立宪运动中汤化龙及其他》、《民国前期省议会及其他》、《汉口各团体联合会的组织及其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等回忆文章。1957年后任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员。解放后李继膺曾几次返回随县搜集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赵邦璧等人史料,不幸在文革初期付之一炬,实为一大损失。

周泽春(1880—1963年)   法学家,外交家。字福介、凤介。西城周家台子人。清末法政科举人。张伯烈表兄弟。早年就读于武昌经心书院。1903年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德国时主编《欧美法政介闻》杂志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任宪政编查员、留德同学会会长。1910年回国后在外务部任职,旋赴德国任考察宪政大臣随员。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法院院长,后到天津办《天民报》。1912年任山东交涉使兼山东招讨副使。后任北京高等检察厅厅长、北京地方法院院长,因刚正不阿为军阀所忌去职,到北京大学、北京法政大学任教。不久兼任北京九门提督署参议厅厅长,办理诉讼案及京畿交涉事宜。1915年任外交部特派四川交涉员,办理“打箭炉教案”。后历任北京政府外交部秘书,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鄂、湘、赣、皖、川五省外交专员,外交部专门委员。南京政府解放后悉心保护外交部文件、财产。建国后任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编译员、研究委员。1963年清明节病逝后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生前所着《四十年外交记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提供了宝贵资料。其女周安娜,鲁迅学生,许广平同学,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随县第一个女大学生。

何奇阳(1882—? )   检察官。字精懿。清末法政科举人。1903年留学日本学习法律。1913年2月任武昌地方检察厅首席检察官。后历任湖北地方检查厅检察长、湖北高等法院院长、湖北法政学校校长、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推事等职。

易恩侯(1882—1951年)  检察官。字仲甫。洛阳红星洛家畈人。清末法政科举人。1903年赴日本同文书院学习法律政治,回国后在湖北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民国初曾任黑龙江、湖北、陕西等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审判长。1928年任山东省高等法院院长。后任湖北省政府顾问。抗日战争时期投靠汪精卫政权,任司法部参事、武汉临时最高监察厅厅长。1951年病逝。

何成浚(1882—1961年)  民国政要,湖北王。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亦字雪舟。历山何家畈人。清末秀才。1901年被保送到武昌经心书院学习。1904年赴日本留学,初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步科。1905年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在湖北督练公所、清政府陆军部军制司任职。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南京留守府总务厅长、汉粤川铁路督办驻北京代表。1913年任江苏讨袁司令部总参议。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任京师警察总监,参加护法运动。1925年先后任东征军总部参议、国民革命军司令部总参议兼驻沪代表、鄂北绥靖主任,从此追随蒋介石,为蒋沟通各派军阀。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高级顾问、军事委员会委员、徐州行营主任、南京政府军事总参议、北平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任、鄂豫皖“剿匪”司令部左路军司令官等职。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被蒋介石派往东北同张学良谈判,促成东北易帜。中原大战时以第三军团总指挥名义,驻在河南漯河,沿严汉铁路线对冯玉祥主力作战,为蒋立下大功。1935年4月3日叙阶为陆军二级上将。西安事变后蒋对其开始疏远。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曾先后当选为国民党第一、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避居香港。1951年去台湾后历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及资政、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三次会议主席团主席等职。1961年5月7日病逝后安葬于台北阳明山。生前着有《八十回忆》。何成浚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先后游说过孙传芳、方本仁、阎锡山、张学良、唐生智等军阀,在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东北易帜等重大战役中多方奔走,为蒋介石拉拢和分化各地方军阀立下了大功,是蒋介石早期最主要的智囊之一。1992年4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十说客外传》(翟建波、张礼智编着,“中国十人外传系列”丛书之一)中所选唯一近现代说客便是何成浚。1934年秋,何成浚倡办私立烈山中学(随州一中前身)和县立图书馆,今市实验中学(随州一中旧址)内遗存的1934年修建的东西教学楼和以何成浚字号命名的礼堂“雪公堂”为曾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春,何成浚旅住美国的四女儿何庆华同丈夫、儿子到华中工学院讲学后专程回历山老家瞻仰故土,看望家乡,并遵照其遗嘱,挖了两锹故居的土带到台湾培到何成浚坟上。1984年12月,何成浚三女儿何荫华及外孙等人回随州参加随州一中五十周年校庆,并在“雪公堂”前摄影留念。1986年8月,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何成浚将军战时日记》二册。

余  俊(1883—1945年)   检察官。字光辉。湖北官立法政学堂毕业。历任湖北崇阳初审厅推事,湖北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陕西、宁夏、绥远等省高等法院院长、首席检察官,军法执行总监部军简一阶组长等职。

杨效欧(1894—1937年)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花语杰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5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