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湖北“香菇镇长”:我有一个跨国梦
kingoma.cn TO: 2013-6-10 06:14 阅图
&:117715+
新华网武汉12月21日电(记者刘阳、任芳)“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的小香菇通过品牌铸造、药品、保健品制造等方式实现价值提升,走向大世界。”这是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镇镇长陈德敏向记者提起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三里岗镇地处鄂北腹地大洪山北麓,在全镇33.8万亩山场中,有15万亩适合种植菌类作物,是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和出口地。去年,全镇香菇产值达到3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三里岗镇香菇年出口加工能力在两万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出口额将达6000万美元。” 陈德敏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
     “我来到这里当镇长后,看到三里岗村民仍然以提篮小卖的方式经营香菇,这种模式很不利于资源优势的集中发挥,不易形成品牌效应。”陈德敏认为传统香菇经营思路、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006年以来,三里岗镇开始探索“集体搭台,菇民唱戏”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政府以村为单位,建成规模化的菇场,为菇民提供免费的场地、设备、技术,菇民负责原料投入和日常管理,将“小户香菇”搬进了大菇场。陈德敏说,镇里还将适时推出农村合作社,用企业模式经营香菇种植事业。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菇民周佛传告诉记者,今年开始,村里多次组织“农民讲坛”,为菇民讲授香菇种植技术。他按照专家的建议,改进了香菇种植技术,结果产量提高了近两成,并且质量也上了一个档次,他家种植了2500袋香菇,此项收入有望超25000元,而为此投入的仅是两个劳力半年的劳动。
     陈德敏还说:“在实现产业化种植的同时,我们先后筹集、引进资金数亿元,建设了香菇工业园,组建了多家成规模的香菇深加工企业。”
     在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记者看到,香菇的加工流程按照原料筛选、高温蒸气抹面、烘干、抽气、微波杀菌、真空包装工序进行生产。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整个生产过程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
     “一斤未经加工的香菇,顶多卖10元,经过生产、包装之后可卖到30元,而加工成药品、保健品之后,价值将提升到上百元”,陈德敏给记者算了一笔“价值演化”账。
     目前全镇已经注册了数十个外销品牌,三里岗镇的香菇产业实现了由“卖资源”到“卖工业品”的转变。
     对于三里岗镇香菇产业取得的成绩,陈德敏并不满意。他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这让我们意识到,不仅要让香菇走向世界,更要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工业品,最终到卖精品的转变,让香菇制品走向世界。”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kingoma.cn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5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