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热烈的学术争鸣
SCORPIO TO: 2013-6-10 05:20
&:4654+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作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重要内容之一,炎帝神农文化高层论坛邀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3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位研究秦汉史及上古史的专家学者齐聚随州,这些温文尔雅的教授们一旦展开学术争论,可是一点也不温良恭让。
  争论一:炎帝神农迁徙说对本源说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曹定云认为,炎帝神农氏部落发源于渭水流域,共历7世,炎帝部落不断东迁,第一个落脚点在西安半坡,然后再往山西高平羊头山,继续东迁过程中,遇到两大阻力:一个是山东境内的东夷部落,一个是北部黄帝部落,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后南迁,随州成为一个落脚点。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福惠则认为,华夏文明应是多源起点,迁徙之说明显受到明清以来“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影响。鄂西北的多种文化遗存,包括枣阳的雕龙碑文化遗址,京山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以及140多种古代典籍关于炎帝神农诞于烈山的记载,有力说明了这一点。《史记》中黄帝打败炎帝的记载,只可能是炎帝部落从淮河发源地随州北上扩张时发生的冲突。
  争论二:炎帝、神农、烈山氏是否为一人
  湖南社科院何光岳研究员认为,炎帝是神农的后代,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自柱开始称炎帝,黄帝与炎帝之战,实际是同榆罔而战。
  北京大学教授朱凤澣认为,神农是一个时代的名字,大约在三皇时期后半段,和烈山氏活动年代相吻合,烈山氏善农业,能植五谷。在上古时期,农业关涉到生存,地位重要,烈山氏与炎帝的形象叠合。炎帝在神农时代后半段,形成一个大的族团,并被后世尊为神农时期的代表。
  朱凤澣认为,战国时代关于神农的故事和传说很多,《礼记》中首次把神农、烈山氏、炎帝三位一体成为定型。西汉时期的学者高歆在所着《世经》载,三者成为一体,后得到汉光武帝刘秀认可,炎帝神农在官方有了合法地位。
  争论三:山地农业与河流文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远古农业是从丘陵走向平原,人类的栖居也是从高向低。人类由采集食物到栽培植物过渡,距今不过1万2千年,陶器的出现距今只有1万年时间,神农烈山氏放火烧山,刀耕火种,发明农耕,并种植作物稷,稷后来演化国家政权的象征“社稷。”
  刘庆柱说,早期的文明曙光出现在大河流域是一个世界性现象,而且大都出现河流的中游,如北非的尼罗河,诞生埃及古文明;中东的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最早的巴比伦文明,印度的恒河流域诞生了印度次大陆文明。随州地处长江流域中游,地接南北,气候的自然过渡特点明显,而且发现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整个鄂西北形成一个文明走廊,这与炎帝神农传说时代非常吻合。
  湖北省社科院的夏日新也认为,地处随枣走廊的随州地区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随着这里旧石器时代文物的出土,证明这里早已有人类文明存在,随州是很多农作物北上南下的分界线,这是神农氏在此植五谷的先决条件,随州作为炎帝故里有着更多的条件和依据。
  (记者杨富春)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SCORPIO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