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炎帝神农出生地的历史文献记载
荆戈 TO: 2013-6-10 04:59 阅图
&:11526+
100204135011dd4a1e848c504a.jpg

(一)神农生地

  据大量的文献记载分析,神农生于烈山。《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的说法也基本相同:“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前文已充分论证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实为一,其子柱或农即神农。烈山,很可能就是神农之先辈也可说是第一代神农放火烧荒之地,或以山名,或山以名,总之神农起于烈山已无疑问。

   唐代萧德言所编《括地志》记载:“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唐代后期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随县,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历代不改。……厉山,亦名烈山,在县北一百里。《礼记》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故曰厉山氏。”北宋王存等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随州:神农庙,在厉乡村。”南宋罗泌《路史》记载:“神农井在赖山(即厉山),旧说汲一井则八井皆动,不敢触。今惟一穴,大木旁荫,即其处立社。”清代章学诚主持编纂的《湖北通志?舆地志》记载:“厉乡,在州北,今名厉山店。……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

  上述记载无一例外地表明,神农生于厉山,厉山位于今随州北。神农生于随州厉山一说代代相因,众口一词,足证不谬。

  (二)炎帝神农氏合一后的生地

  虽说炎帝神农氏合一的史实形成于远古,但合一的观念至秦汉之际方才形成。

   最早指出炎帝神农氏生地的学者,是东汉着名经学郑玄。郑玄根据《国语?鲁语》中展禽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蔡墨关于烈山氏及其子柱的言论,参之以秦汉之际炎帝与神农合一的定说,在为《礼记?祭法》的类似记载作注时,将厉山氏或曰烈山氏同炎帝视为一:“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既然郑玄以为烈山氏(神农氏)同炎帝为一,其生地也自然在一处。时隔不久,三国时吴韦昭率先响应郑说。他在为《国语?鲁语》展禽的话作注时说:“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由于先秦典籍只有神农氏(烈山氏)生地的记载,未见炎帝生地的记载,以致郑玄、韦昭将炎帝神农合一后的生地定在烈山。

   炎帝神农氏的遗迹,以长江支流的汉水中游最为多见,以随州的厉山最为集中。谷城县相传是因炎帝神农氏在那里尝五谷而得名的,神农架相传是因炎帝神农在那里尝百草而得名的。至于随州的厉山,则有神农洞、神农宅、神农井、神农社等遗迹。由此,说厉山是炎帝神农故里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荆戈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