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名片,提升随州知名度
女人花 TO: 2013-6-10 03:46 阅图
&:94815+
——“十一五”随州提升形象回眸
    知名学者于丹说:“提起炎帝,我们就想到了随州。”
    着名作曲家卞留念听了编钟演奏后题词:“此声唯有随州出,世人还需洗耳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说:“‘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随州要在全国起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
    “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集多张名片于一身的随州大打文化牌、特色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炎帝之光大放异彩
“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
    走进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神农大殿、谒祖广场、炎帝大像庄严雄伟,气势恢弘。该景区占地3000亩,已投资2.5亿元,建成“寻根谒祖朝圣区”、“圣迹观光体验区”、“农耕文化展览区”、“旅游服务及沿河景观带”、“自然生态景观区”五大功能区。2009年,景区被国家评为4A级景区。
    作为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州自1993年开始,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六,都要举办隆重热烈的“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从2009年开始,“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提升为“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这一改变表明,寻根节已成为全省的节庆品牌,随州决心把炎帝神农故里打造成世界华人的 “精神家园”。两届寻根节的成功举办,将世界华人的目光聚焦在随州。越来越多的华人认识到:原来随州就是自己的根!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每天接待的客人基本上就100人左右,举办寻根节之后,现在每天约有2000人前来游览。目前,景区已接待了周永康、成思危、陈昌智、李兆焯、钱运录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了香港特首曾荫权,以及舒乙、鲍国安、水均益、敬一丹等众多文化名人。
    随州市还积极申报炎帝神农传说、炎帝神农生辰祭典仪式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策划寻根活动,把传统文化活动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组织采访团沿着神农足迹开展寻根之旅,通过“湖北台湾周”、“华创会”、“五姓宗亲会”等组织更多的海外华人来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寻根拜祖;开展创意文化活动,举办炎帝神农文化庙会、农耕文化展演,让炎帝神农文化回归到民本位,显示出应有的生命力。
编钟之声响彻寰宇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今日始才闻。”这是南京一名游客欣赏编钟演奏后,发出的由衷赞叹。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为随州增加了一张具有唯一性的文化名片。从此,挖掘、传承、弘扬好编钟文化,成为随州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随州市投资8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市博物馆,再现了曾侯乙墓编钟出土的场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参观后赞不绝口,认为随州市博物馆在全国地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该馆免费开放两年来,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80余万人次,成为随州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
    200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在我省举办。八艺节的会徽采用了“编钟”造型,吉祥物“楚楚”原型取自曾侯乙墓出土的“鹿鹤”,八艺节重点展演剧目之一的京剧《曾侯乙》,取材于曾侯乙与编钟的故事。为此,随州市开展了迎接“楚楚”和《曾侯乙》回家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编钟文化的影响力。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女人花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15 条评论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