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随州“钟摆族”演绎5+2双城生活
楚刘飨 TO: 2012-9-19 08:33
&:20273+
       工作生活双城化、婚姻周末化、社交网络多城交叉……在单一城市生活工作的模式被打破,这群人叫做“钟摆族”。
  周末从工作地出发,度过两天家庭生活,周一再回到工作地上班。如今,在随州,越来越多的人往返于两地,来回于两城,加入了“钟摆族”的行列。
  “5加2”的双城生活过了10年
  星期五晚上7点38分,27岁的赵军准时踏上了途经随州、直达武汉的D5208次列车。晚上9点17分,动车抵达武昌站,赵军转乘公交车回到位于东湖的家。到了星期天中午,赵军再坐上火车回到随州,休息一下,开始一周的上班生活。
  赵军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大学毕业后到随州工作。3年多来,周一至周五在随州上班,周末回武汉和家人度过,每周的往返成了赵军的固定动作,“5加2”的双城生活也成了他惯有的生活模式。每个周末来回,赵军早已习惯轻装简行。“别时苦,相见欢。”赵军在随州,老婆芳芳在武汉。赵军说,两边都是重心,早已习惯这种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的生活。
  和赵军有相同经历的李国成,今年43岁,原本一直在广水一家企业打拼,2001年,公司把他派驻到随州发展。
  虽然对家人有点不舍,但为了发展事业,他还是选择到随州工作。从此开始了频繁奔波于广水和随州的“双城生活”,也成为一名“钟摆族”。“从随州到广水的班车,一般隔20分钟一趟,只需1个半小时就可到达。”每个周五晚上,李国成就搭车回广水,周日下午又搭车到随州上班。
  2008年,李国成在随州买了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结束了租房生活。本来打算把妻子和孩子接过来一起生活,但妻子在广水有稳定的工作,儿子也进入了紧张的高三生活,李国成只好作罢。
  每天,李国成都抽时间给家人打电话,问问家人的生活状态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这种“双城生活”他过了10年,每个星期,即使再忙再累,李国成也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他笑称早已经习惯了。
  距离产生美但也产生苦恼
  自己挣钱自己花,双方经济独立,时间自由,年轻“钟摆族”让很多渴望自由的80后很羡慕。可赵军笑称,分隔两地看似自由自在,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
  今年5月,赵军和相恋6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结婚前后,各种繁杂琐碎的事情特别多,只能全部让父母操办。拍婚纱照也一拖再拖,为此,老婆芳芳还跟他闹起了别扭。“有时候星期五稍微加班晚一点,就害怕错过当天的动车。”赵军无奈表示,作为“钟摆族”,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回家,对家人感觉很内疚,为家庭付出太少。“双城生活”成本高,也让赵军有点吃不消。赵军算了一笔账,和同事合租每月300元,在外吃饭700元,两地交通费400元,衣食住行,都是不小的几笔开支,让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他感觉有点吃力。如果在武汉生活,他可以在家吃住,就能省出来一大笔费用。
  如今结婚了,是否要孩子也是面临的一大问题。赵军和老婆芳芳都是普通企业员工,上班时间比较固定。如果生了小孩,只能留给在武汉的父母带。“钟摆族”的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地域影响,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也成了李国成不可逃避的问题。
  对于家人的支持和默默付出,李国成感恩在心。他说,他是幸运的,妻子对他的工作很理解,包揽了照顾儿子的重任。和家人不一定需要每天都在一起,短暂的分离反而增进了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如今,夫妻两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反而多了许多的理解和包容,和妻子、儿子间也更亲近了。
  “钟摆族”应与家人多沟通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晓莉分析,为了追求职业理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多元化,忽略地域限制,选择异地就业。传统婚姻关系中,朝夕相伴,举案齐眉是夫妻维持感情的理想方式。而今,因为工作、经济、观念等现实问题,“钟摆族”不断增加,这种周末婚姻的模式利弊相随。
  陈晓莉认为,对于游走于两地的“钟摆族”而言,异地而居并不代表没有幸福,就看夫妻双方如何正确处理,把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短期分居产生距离美,夫妻双方不同生活叠加,没有琐事的吵闹,见面后双方和家庭会更加和睦,可以小别胜新婚。但是长时间分居,会对夫妻双方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经常由另一方照顾,可能造成孩子爱的缺失,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爱情和婚姻观。
  对生活精心规划,正确处理家庭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钟摆族”的生活质量。陈晓莉表示,“钟摆族”双方必须要首先达成共识,有共同的价值观,认同这种周末婚姻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彼此之间要有充分的爱与信任感。“钟摆族”一定要每天和家人多联系、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注重双方感受和亲子教育。哪怕人不在一起,但爱一直要有衔接,这样才能维持好婚姻。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楚刘飨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