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是许多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随着现在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发展孩子偏食也成了一种习惯,孩子的偏食、挑食成了家长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下如何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
这堂课我们有四个大的内容,偏食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和危害,爸爸妈妈们知道多少?孩子任性挑食不好好吃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要怎么来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呢?我会一一给大家介绍,最后还会给妈妈们一些应对孩子偏食挑食的妙招,妈妈们回去后按照我说的方法来给孩子做饭,看是不是能改变些孩子挑食的毛病呢?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公共场合看到这样一些带着孩子的父母: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品时,家长并不是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当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某一种食品时,父母就会让孩子多吃。 这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改掉这种挑食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红进餐时有偏食的坏习惯,喜欢吃各种荤菜,拒吃各种蔬菜,强迫她吃,她会哭、会呕吐,显得十分不安。小辉则挑挑拣拣,对喜欢吃的鱼呀、肉呀,来回不停地吃,可对不喜欢吃的猪肝、豆制品他一口也不吃。妈妈对他说,这些食物营养很好,可小辉就是不肯吃,妈妈毫无办法。专家提醒,孩子的过分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的摄入不足或过量,孩子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1.偏食的影响和危害
有位家长来咨询问题,是这么说的:我家的乐乐快2岁半了,活泼可爱,正准备上幼儿园。最近,他吃饭成了个老大难问题,不喜欢吃蔬菜和肉类,一见到肉和菜扭头就跑。不过,他倒蛮喜欢喝酸奶的,还迷上洋式快餐,像肯德基的炸鸡翼,他吃得津津有味。家长就问了,乐乐这孩子这样偏食,对身体发育有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啊?
像刚才乐乐妈说的那样,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和肉类,就喜欢吃肯德基,这样对身体发育有什么不良影响吗?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会影响他获得全面的营养,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就先来看下孩子偏食都会有哪些影响和危害。
一、偏食的宝宝营养摄入不充足、不均衡,易出现生长发育等各种显性问题。首先最明显的是体重不易达标或是过度肥胖,低体重发生率是非偏食者的2倍以上;或是营养摄入过量,孩子偏食肉类不喜欢吃蔬菜类,时间长了,体内脂肪积累起来,体重便会随之增加,产生肥胖等症。
二、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偏食的孩子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扯后腿”,研究发现,偏食宝宝要比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低14分。
偏食宝宝因为饮食不全面,不能很好地从饮食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经常抵抗力不如人,容易感冒生病。
三、偏食可致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主要发生在5-7岁间的男孩,以任性、好动、语言过多、注意力分散等为特点,令父母烦恼。研究表明,进食过多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大量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使该病患儿的症状加重。
四、会对孩子的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
学者们观察到,游牧民族比较好斗,实际上与他们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以至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浓度高时,会使脾气暴躁。由此可见,有些孩子平时只吃肉类,很少吃素,偏食肉类的儿童同样会产生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相反,出家人多性格温良,少思寡怒,与世无争,这虽与其身心修养有关,但也与长期素食有关。长期吃素可导致血中5-羟色胺水平升高,使人心境平和,性情温顺。
一些孩子喜欢哭闹、躁动不安而且任性。造成脾气不好的原因,除了家长的娇惯、溺爱和教育方式不当外,还与平时吃甜食过多有关。大量的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蓄积,特别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时,就会出现情绪不稳、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莫名其妙的乖戾的现象。所以甜食过多,脾气会容易变坏。
此外,贪睡不醒、整日昏昏欲睡,可能是过分嗜好咸食所致;过量喝咖啡,则会因体内咖啡碱的过量积聚而引起沮丧感。父母不仅应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还应灵活地调整家庭食谱,尤其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科学地安排日常饮食,以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
2.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几点
2-3岁的小孩子,开始对食物的味道、形状、色彩、温度等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自我主张,对于食物本身的喜好也不断的改变,这正是他们自主意识的开始,但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饮食习惯及内容改变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有时自己的饮食模式及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幼儿自己却不知道。为避免孩子的偏食,爸爸妈妈需注意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看下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供应给孩子食用,不要让孩子对某些食物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日后偏食的问题。 对于菜的烹调方式不要一成不变,应尽量混合多种食物,口味以清淡为主。对于一些容易被幼儿排斥的食物,父母可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孩子食用。譬如,设计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独特的餐点、混合于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来引导。
二、至于要吃什么,应由孩子自己选择,若是家长的限制太多,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动调节功能,影响日后饮食习惯。 孩子不吃的时候,通常大人会逼着孩子一定要吃,而且必须吃完。甚至,不惜用条件交换,于是,吃变成了孩子和大人交换条件的“筹码”。吃,一旦变成“筹码”,那么问题就无法消失,也不能彻底解决。
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对于孩子吃太少或不吃的焦虑,主要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长得比别的小孩瘦小。事实上,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父母要教导孩子拥有自信、学习接受真实的自我.
到这给大家分享个故事,有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推着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峰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飘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气球。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蹲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他对自己的肤色感到自卑。等到白人小孩离开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推车旁边,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黑人小孩,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气球。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色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美丽。老人一边咪着眼睛看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脑勺,说道:“记住,气球能不能快飞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看气球内有没有充满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前景,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拥有自信,自信可改变未来,由于遗传因素,很多事情,比如长相啊,身高,胖瘦等不是我们轻易改变的,作为父母我们就要教导孩子拥有自信、学习接受真实的自我,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胖、比别人矮,就有差人一等的自卑感,不要处处和别人的优点比。
3、那我们该怎么纠正孩子的偏食挑食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纠正孩子偏食的几种方法。
首先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比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长高、长壮;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果汁很好喝,但是味道太甜会阻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所以,不妨试试有益健康的新鲜水果蔬菜之类?培养孩子正确的营养观念,适时给予孩子一些营养教育,慢慢培养他对食物的感觉和正确的营养观念,渐渐地小朋友也会愿意尝试口味普通,但具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快两岁的孩子会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偏食、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基本上,饮食是一种学习经验。父母、祖父母、保姆的饮食习性,都会影响儿童一生的饮食习惯。因此大人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了解吃东西和用餐礼仪的重要性。也许某段时间内,孩子的表现无法符合大人的要求,但只要持续性的示范,孩子最后还是会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模式。
用餐前尽量不要让幼儿吃零食,以免影响到正餐。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控制点心与零食的给予。许多孩子偏爱吃点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时间又往往吃不下了。一般而言,点心是为了补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则是满足孩子的口欲产物,所以,尽量少在非用餐时间让小孩吃太多东西,不管点心或零食,还是要慎选富合营养而非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饼干则以咸口味且非油炸类为主:饮品要以不影响食欲为原则的果汁供应。
父母亲不可一味地顺从孩子,即使他不敢吃、不愿意吃的东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让他试着认识食物的味道。定下用餐时间,时间一到立刻收起来,让孩子体会因偏食不吃而肚子饿的感受。有些孩子经常会说“我不吃,我就是不吃嘛!”对不对啊?在坐的家长朋友们,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曾经这么说过?那就不妨允许孩子一餐不吃,或喝些白开水,待他肚子饿时再试一次,或是下一餐提早开饭,千万不可一再心软不忍心而养成坏习惯。两餐之间的间隔最好保持在3.5—4小时,使胃肠道有一定的排空时间,这样就容易产生饥饿感。古语说:“饥不择食。”饥饿时对过去不太喜欢吃的食物也会觉得味道不错,时间长了,便会慢慢适应。
给孩子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如骑小自行车、玩球、跑步比赛等,到了吃饭时间,让他洗洗手,安静一会,等有了食欲再吃饭。此时桌子上摆了各种食物,其中也有孩子不太喜欢吃的,但家长不要提醒他。孩子经过活动,肚子已很饿了,吃起来会觉得很香。只要他吃了以后没有恶心、呕吐或过敏等表现,说明这种食物对他是合适的。如果食后确有身体不适的表现,则要向医生请教,那就不属于挑食、偏食了。
前往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