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文旅]“父亲教育”有利于孩子幸福成长
SCORPIO TO: 2012-4-21 15:59
&:3002+

1、父爱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坚强、开朗、大方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既能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又能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这与在“爸爸沙龙”调查中的结果一致:每天抽时间陪伴孩子的6位父亲,他们的孩子都比较外向,亲和力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组织者”形象。

  2、父爱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满足

  父亲是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一般来说,母亲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多会选择做一些安静而缺少变化的“小游戏”,比如手指游戏,念童谣等。而父亲则会更多地与孩子玩运动量大而刺激的“大游戏”,比如追逐跑、骑“马浪浪”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这一现象在班级进行主题活动“我对爸爸的希望”时就已经明确显现出来。

  3、父爱能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幼儿对“两性关系”的认识最早来源于家庭。如果男孩与父亲交往过少,则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而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性的认识,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

  4、父爱更易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母爱与父爱对幼儿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母亲会较多地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孩子认识周围环境、学习交流方法、遵从社会准则。而父亲则会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应该说,父亲的参与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班级“爸爸沙龙”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每周与孩子交流少于3个小时,“应酬”多于“家庭生活”的父亲,他们的孩子大多沉默寡言,参与活动消极。反之,家庭生活和睦、时刻关心孩子成长的父亲,他们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活泼、开朗,参与活动积极、遇事有主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贴由论坛会员SCORPIO上传发布,不代表《随州圈》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条评论
相关推荐